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引言 | 第10页 |
·混沌理论的发展历史 | 第10-11页 |
·电力电子中的混沌发展 | 第11-12页 |
·混沌的概念及其特点 | 第12-14页 |
·通向混沌的典型道路 | 第14-16页 |
·国内外电力电子中的非线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6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分叉及混沌控制 | 第18-22页 |
·引言 | 第18页 |
·基于分叉分析的混沌控制方法 | 第18-19页 |
·通过参数扰动即OGY方法控制混沌 | 第19-20页 |
·通过延迟反馈方法控制混沌 | 第20-21页 |
·通过线性反馈方法控制混沌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开关功率变换器中的快标分叉行为及其控制研究 | 第22-44页 |
·引言 | 第22-23页 |
·Buck变换器中的快标分叉及其控制研究 | 第23-28页 |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Buck变换器 | 第23-24页 |
·Buck变换器稳定性分析 | 第24-26页 |
·斜坡补偿幅度的影响因数 | 第26-27页 |
·分叉及其控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多级并联Boost变换器中的快标分叉及控制研究 | 第28-34页 |
·多级并联峰值电流模式控制Boost变换器 | 第28-30页 |
·多级并联Boost变换器稳定性分析 | 第30-32页 |
·斜坡补偿幅度的影响因数 | 第32-33页 |
·分叉和分叉控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多级并联PFC Boost变换器中的分叉控制研究 | 第34-43页 |
·多级并联峰值电流模式控制PFC Boost变换器 | 第34-36页 |
·多级并联PFC Boost变换器的稳定性分析 | 第36-39页 |
·斜坡补偿幅度的影响因数 | 第39-40页 |
·分叉控制的数值仿真结果 | 第40页 |
·分叉和分叉控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H桥拓扑结构逆变器中的分叉控制研究 | 第44-63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单相SPWM逆变器快标分叉控制研究 | 第45-53页 |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H桥逆变器工作原理 | 第45-47页 |
·峰值电流模式控制H桥逆变器的斜坡补偿分析与设计 | 第47-49页 |
·斜坡补偿幅度的影响因数 | 第49-50页 |
·分叉控制的数值与电路仿真结果 | 第50-52页 |
·分叉控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多级并联SPWM逆变器快标分叉控制研究 | 第53-61页 |
·多级并联SPWM逆变器工作原理 | 第53-55页 |
·多级并联SPWM逆变器的稳定性分析 | 第55-58页 |
·斜坡补偿幅度的影响因数 | 第58-59页 |
·分叉控制的数值与电路仿真结果 | 第59-60页 |
·分叉控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基于延迟反馈控制的电力电子电路混沌控制研究 | 第63-88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单相SPWM逆变器中的混沌控制研究 | 第64-74页 |
·延迟反馈控制峰值电流模式H桥逆变器工作原理 | 第64-66页 |
·延迟反馈对混沌控制的数值仿真结果 | 第66-67页 |
·延迟反馈法中反馈增益和延迟时间的选择 | 第67-71页 |
·延迟反馈补偿幅度k_1的影响因素 | 第71页 |
·延迟反馈控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71-74页 |
·PFC Boost变换器中混沌控制研究 | 第74-87页 |
·延迟反馈控制峰值电流模式PFC Boost变换器工作原理 | 第74-76页 |
·延迟反馈对混沌控制的数值仿真结果 | 第76页 |
·延迟反馈法中反馈增益和延迟时间的选择 | 第76-84页 |
·延迟反馈补偿幅度的影响因素 | 第84-85页 |
·延迟反馈控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85-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 | 第88-89页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