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6-9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6-7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9页 |
(三)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9页 |
二、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9-14页 |
(一) 专业 | 第9-10页 |
(二) 专业发展 | 第10-11页 |
(三) 教师专业发展 | 第11-12页 |
(四) 模式 | 第12-13页 |
(五) 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 第13页 |
(六) 校本教研模式 | 第13-14页 |
(七) 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模式 | 第14页 |
三、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评述 | 第14-19页 |
(一) 国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评述 | 第14-17页 |
(二) 国内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评述 | 第17-19页 |
四、深圳市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 第19-27页 |
(一) 深圳市中学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 第19-21页 |
(二) 深圳市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1-27页 |
五、深圳市中学教师以培训为主的专业发展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 第27-32页 |
(一) 深圳市中学教师以培训为主的专业发展模式的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二) 深圳市中学教师以培训为主的专业发展模式的存在问题 | 第30-31页 |
(三) 深圳市中学教师以培训为主的专业发展模式存在问题的归因 | 第31-32页 |
六、构建深圳市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教研学互动"校本教研模式的理论探讨 | 第32-47页 |
(一) "教研学互动"校本教研模式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 第32-36页 |
(二) "教研学互动"校本教研模式的的理论依据 | 第36-39页 |
(三) "教研学互动"校本教研模式的实施程序 | 第39-43页 |
(五) 构建"教研学互动"校本教研模式的保障机制 | 第43-45页 |
(六) "教研学互动"校本教研模式评价的价值取向与基本原则 | 第45-47页 |
七、结语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