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3页 |
| 第一节 研究主题 | 第9-16页 |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0-15页 |
| 三、创新之处和研究难点 | 第15-16页 |
| 第二节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一、有关城市夜游和晚间经济的研究 | 第16-17页 |
| 二、对于休闲产业及休闲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 三、有关城市文化娱乐的研究 | 第18页 |
| 四、相关著作典籍 | 第18-19页 |
| 五、有关市场选择与企业演化理论的研究 | 第19页 |
| 第三节 相关概念 | 第19-23页 |
| 一、市场选择 | 第19-21页 |
| 二、晚间休闲产品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城市晚间休闲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 | 第23-29页 |
| 第一节 晚间休闲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 第23-26页 |
| 一、促进城市休闲经济发展 | 第23-24页 |
| 二、促进社会就业 | 第24页 |
| 三、丰富闲暇文化及促进文化体制改革 | 第24-25页 |
| 四、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 | 第25-26页 |
| 第二节 晚间休闲对旅游经济的贡献 | 第26-29页 |
| 一、提升旅游城市综合竞争力 | 第26页 |
| 二、促进弹性旅游消费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市场对晚间休闲产品的自然选择过程--市场需求因素 | 第29-44页 |
| 第一节 价格因素 | 第29-32页 |
| 一、晚间休闲产品的需求-价格曲线 | 第29-30页 |
| 二、晚间休闲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 第30-32页 |
| 第二节 收入因素 | 第32-34页 |
| 一、收入与晚间休闲产品需求量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 第32-33页 |
| 二、晚间休闲产品需求—收入曲线 | 第33-34页 |
| 第三节 偏好因素 | 第34-38页 |
| 一、基于产品属性的偏好分析 | 第34-35页 |
| 二、基于消费者属性的偏好分析 | 第35-38页 |
| 第四节 时间、区位及组合因素 | 第38-44页 |
| 一、时间因素 | 第38-40页 |
| 二、区位因素 | 第40页 |
| 三、组合因素(组合制约) | 第40-44页 |
| 第四章 市场对晚间休闲产品的自然选择过程—市场外部因素 | 第44-54页 |
| 第一节 政策因素 | 第44-47页 |
| 一、提供晚间休闲公共基础设施 | 第44页 |
| 二、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和规范晚间休闲的发展 | 第44-47页 |
| 第二节 区位因素 | 第47-54页 |
| 一、临近居民区 | 第47-50页 |
| 二、地价 | 第50-52页 |
| 三、交通可达性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晚间休闲产品供给的适应性学习过程 | 第54-60页 |
| 第一节 晚间休闲产品经营形态的调整--以杭州茶馆为例 | 第54-57页 |
| 一、萌芽阶段的茶馆经营形态 | 第54页 |
| 二、兴起阶段的茶馆经营形态 | 第54-56页 |
| 三、发展阶段的茶馆经营形态 | 第56页 |
| 四、新发展阶段的茶馆经营形态 | 第56-57页 |
| 第二节 晚间休闲产品运作机制的调整--以晚间旅游演艺产品为例 | 第57-60页 |
| 一、筹资体制上的适应性学习 | 第58页 |
| 二、生产机制上的适应性学习 | 第58-59页 |
| 三、推广机制上的适应性学习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0页 |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附录一 杭州市晚间娱乐休闲生活调查(市民问卷) | 第65-67页 |
| 附录二 杭州市晚间娱乐休闲生活调查(国内游客问卷) | 第67-69页 |
| 附录三 杭州市晚间娱乐休闲生活调查(国际游客问卷)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