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分析--以组织能力为视角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序论第11-15页
 1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现状第11-12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13页
 3 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第13-15页
第1章 农村合作金融的一般理论第15-24页
   ·合作金融的特性第15-16页
   ·合作金融思想的发展与演变第16-18页
   ·现代合作金融的特征第18-20页
     ·业务经营范围扩大化,淡化了互助性质第18页
     ·营利倾向加重,竞争意识增强第18-19页
     ·民主管理的原则有所削弱第19页
     ·金融合作组织在分配和股权处置上体现出来越来越明显的股份化倾向第19-20页
   ·国际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第20-24页
     ·单元金字塔模式第20-21页
     ·多元复合模式第21页
     ·半官半民模式第21页
     ·日本"二三三"式的农村合作体系第21-22页
     ·印度的金融合作体系第22-24页
第2章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及现状第24-30页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历史进程第24-25页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信用合作第24页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信用合作第24-25页
   ·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第25-27页
     ·合作金融名不符实,现行制度同合作制原则存在着较大差距第25-26页
     ·尊重社员的个人财产所有权缺失,集体经济特点突出第26页
     ·缺乏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第26-27页
     ·没有适合合作金融特点的行业管理体制、政策支持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第27页
   ·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异化原因分析第27-30页
     ·经济制度原因第27-28页
     ·金融政策原因第28页
     ·特有的文化因素第28-30页
第3章 一个新的视角:组织能力第30-40页
   ·组织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第30-31页
   ·组织能力理论的一般阐释第31-33页
     ·组织的内涵第31页
     ·织能力理论的一般解释第31-33页
   ·组织能力理论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解释第33-37页
     ·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组织成员利益改进及利益同质性和耦合性的解释第33-35页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资产专用性及市场合用性问题第35-37页
   ·一个案例:山东省泰安市的农村信用社制度改革第37-40页
     ·泰安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措施第37页
     ·泰安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效果评述第37-39页
     ·组织能力理论的解释第39-40页
第4章 结论与建议第40-44页
   ·研究结论第40-41页
   ·政策建议第41-44页
     ·限制政府的行政干预,加强对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第42页
     ·明晰信用社的产权关系,确立社员的主体地位第42-43页
     ·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激励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下一篇: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