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 第10-11页 |
·有利于提高农村反贫困成效 | 第11-12页 |
·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5页 |
·文献资料查阅的方法 | 第15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的框架 | 第16-20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原则 | 第16-17页 |
·自愿参加,多方筹资 | 第16页 |
·以收定支,保障适度 | 第16页 |
·先行试点,逐步推广 | 第16-17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 第17-20页 |
·国家成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出资人 | 第17页 |
·突出了以大病统筹为主 | 第17-18页 |
·提高了统筹层次 | 第18页 |
·明确了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 | 第18-20页 |
第3章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经验 | 第20-29页 |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轨迹 | 第20-25页 |
·确立与发展阶段 | 第20-22页 |
·衰落与恢复阶段 | 第22-23页 |
·新探索阶段 | 第23-25页 |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变革的基本经验 | 第25-29页 |
·责任主体的变更 | 第25-26页 |
·参与原则的变更 | 第26-27页 |
·资金筹集方式的变更 | 第27-29页 |
第4章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障碍分析 | 第29-37页 |
·客观性障碍分析 | 第29-31页 |
·各地区收入水平存在巨大差异 | 第29页 |
·各地区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存在巨大差异 | 第29-31页 |
·主观性障碍分析 | 第31-37页 |
·农民的问题 | 第31-34页 |
·政府的问题 | 第34-36页 |
·医疗机构的问题 | 第36-37页 |
第5章 国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经验与借鉴 | 第37-45页 |
·德国农村的"农民健康保险"制度 | 第37-38页 |
·日本农村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 | 第38-39页 |
·韩国"全民医保" | 第39-40页 |
·泰国农村的医疗保险制度 | 第40-42页 |
·健康卡制度 | 第40-41页 |
·"30铢计划" | 第41-42页 |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 第42-45页 |
·通过立法保证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 | 第42页 |
·增强政府财政对农村医疗保障事业的支持 | 第42页 |
·多渠道筹资、多形式控制医疗费用 | 第42-43页 |
·医疗保障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第43-45页 |
第6章 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对策建议 | 第45-50页 |
·重新界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 | 第45-46页 |
·实行适度强制性的参加原则 | 第46-47页 |
·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进程 | 第47-48页 |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与补偿机制 | 第48页 |
·建立多层次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 第48-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