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低温治疗仪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 ·低温治疗的发展历史 | 第9-11页 |
| ·低温治疗器械 | 第11-18页 |
| ·利用相变制冷的低温治疗器械 | 第11-15页 |
| ·气体节流型低温治疗仪 | 第15-17页 |
| ·热电制冷低温治疗仪 | 第17-18页 |
| ·脉冲管低温治疗仪 | 第18页 |
| ·低温治疗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自动复叠制冷低温治疗仪设计 | 第19-20页 |
| ·低温治疗仪性能实验研究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1-32页 |
| ·低温治疗机理 | 第21-23页 |
| ·影响低温治疗的因素 | 第22-23页 |
| ·自动复叠制冷循环 | 第23-26页 |
| ·传统外复叠制冷循环 | 第23-24页 |
| ·自动复叠制冷循环 | 第24-26页 |
|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 第26页 |
| ·溶液基本定律 | 第26-28页 |
| ·理想溶液及拉乌尔定律 | 第26-27页 |
| ·康诺瓦罗夫定律 | 第27-28页 |
| ·气液相平衡 | 第28-32页 |
| ·逸度和活度 | 第28-29页 |
| ·气液平衡体系的分类 | 第29-30页 |
| ·气液相平衡表示方法 | 第30页 |
| ·气液相平衡的计算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第32-51页 |
| ·系统热力计算 | 第32-36页 |
| ·循环流程 | 第32-33页 |
| ·假设条件 | 第33页 |
| ·确定状态点 | 第33-36页 |
| ·循环性能参数 | 第36页 |
| ·部件选型及设计 | 第36-51页 |
| ·压缩机的选型 | 第36-38页 |
| ·冷凝器的设计 | 第38-41页 |
| ·精馏柱的设计 | 第41-43页 |
| ·换热器的设计 | 第43-49页 |
| ·低温探头的选型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实验研究 | 第51-63页 |
| ·实验装置流程 | 第51-52页 |
| ·实验装置部件 | 第52-54页 |
| ·压缩机 | 第52页 |
| ·冷凝器 | 第52-53页 |
| ·精馏柱 | 第53页 |
| ·换热器 | 第53页 |
| ·节流阀 | 第53-54页 |
| ·低温探头 | 第54页 |
| ·实验装置测量系统 | 第54-55页 |
| ·温度测量 | 第54-55页 |
| ·功率测量 | 第55页 |
| ·制冷量测量 | 第55页 |
| ·成分测量 | 第55页 |
| ·实验准备 | 第55-57页 |
| ·部件安装 | 第55-56页 |
| ·检漏 | 第56页 |
| ·保温 | 第56页 |
| ·抽真空 | 第56页 |
| ·充液 | 第56-57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63页 |
| ·初步实验 | 第58-59页 |
| ·改进实验 | 第59-63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 ·主要结论 | 第63页 |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