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务一体化体制的研究--杭州的案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水务的定义及特点 | 第9-13页 |
| ·水务的定义 | 第9页 |
| ·水务一体化的定义 | 第9-10页 |
| ·城市水务的特点 | 第10-13页 |
| 2 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 | 第15-17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 3 水务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 第19-32页 |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9-21页 |
| ·循环经济的定义与基本内涵 | 第19-20页 |
| ·促进水资源循环催生资产一体化 | 第20-21页 |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1-24页 |
| ·交易费用理论概述 | 第21-23页 |
| ·交易费用最小化催生资产一体化 | 第23-24页 |
|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 第24-32页 |
|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概述 | 第24-25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8页 |
| ·防止内部人控制最小化催生资产一体化 | 第28-29页 |
| ·内部治理结构 | 第29-32页 |
| 4 水务治理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 第32-47页 |
| ·国外水务体制模式 | 第32-36页 |
| ·公法体制模式—美国德国瑞典荷兰案例 | 第32-34页 |
| ·政企伙伴模式—法国案例 | 第34-35页 |
| ·私法体制模式—英国案例 | 第35-36页 |
| ·国外水务企业治理模式比较 | 第36-37页 |
| ·中国水务体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 ·管理主体众多,资源优化配置严重受阻 | 第37-38页 |
| ·投资主体单一,资金缺口问题日益突出 | 第38-39页 |
| ·财政补贴沉重,水务环节效益苦乐不均 | 第39-40页 |
| ·治理结构欠缺,公共利益缺乏制度保障 | 第40页 |
| ·中国水务体制改革的历史阶段 | 第40-42页 |
| ·中国水务体制改革的典型案例 | 第42-45页 |
| ·环节分开模式—青岛案例 | 第42-43页 |
| ·制水独立模式——三亚舟山宿迁案例 | 第43-44页 |
| ·供排一体模式—深圳厦门长兴案例 | 第44-45页 |
| ·国内水务体制改革模式分析 | 第45-47页 |
| 5 杭州水务一体化体制改革案例 | 第47-61页 |
| ·杭州水务体制的现状 | 第47-49页 |
| ·水务管理“五龙治水” | 第47页 |
| ·水务资产“四家运作” | 第47-49页 |
| ·杭州水务一体化的优劣分析 | 第49-55页 |
| ·现实压力 | 第49-53页 |
| ·杭州水务体制改革的优势分析 | 第53-54页 |
| ·杭州水务体制改革的限制因素分析 | 第54-55页 |
| ·杭州构建水务一体化体制的方案 | 第55-61页 |
| ·水务集团产权关系方面 | 第56-58页 |
| ·水务集团治理方面 | 第58页 |
| ·水务集团运作机制方面 | 第58-59页 |
| ·水务集团激励机制方面 | 第59页 |
| ·行政管理体制方面 | 第59-61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建议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