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早籼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 第11-19页 |
·籼稻的主要特性 | 第11-13页 |
·早籼稻品种特性 | 第13-14页 |
·早籼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 第14-15页 |
·建国以来我国早籼稻发展状况 | 第15-19页 |
·建国以来我国早籼稻生产发展变化 | 第15-17页 |
·建国以来我国早籼稻在水稻生产中的地位变化 | 第17页 |
·建国以来几个主要时期早籼稻品种演变特点 | 第17-19页 |
2 建国以来浙江省早籼稻发展历史 | 第19-25页 |
·浙江省早籼稻发展状况 | 第19-23页 |
·浙江省早籼稻生产发展变化 | 第19-22页 |
·浙江省早籼稻在水稻生产中的地位变化 | 第22页 |
·早籼稻在浙江省不同地区分布特点 | 第22-23页 |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演变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 第23-25页 |
3 浙江省早籼稻品种的演变和主要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25-42页 |
·试验研究的目的 | 第25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材料 | 第25-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6页 |
·田间测定项目 | 第26-27页 |
·生育期记载 | 第26页 |
·不同生育期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室内考种项目 | 第27页 |
·稻瘟病人工接种 | 第27页 |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不同时期早籼稻品种生育期的演变 | 第27-28页 |
·不同时期早籼稻品种叶绿素含量的演变 | 第28-29页 |
·不同时期早籼稻品种株高的演变 | 第29-30页 |
·不同时期早籼稻品种单株有效穗和穗部性状的演变 | 第30-32页 |
·不同时期早籼稻品种单株产量演变 | 第32页 |
·不同时期早籼稻品种子粒性状演变 | 第32-33页 |
·不同时期早籼稻品种稻瘟病抗性演变 | 第33-34页 |
·育成时期和品种性状的相关性 | 第34-35页 |
·单株产量和品种性状的相关性 | 第35-36页 |
·各主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 第36页 |
·讨论 | 第36-42页 |
·不同时期品种同一条件下的性状表现特点 | 第36-38页 |
·发展浙江省早籼稻生产的几点思考 | 第38-39页 |
·浙江省早籼稻育种目标 | 第39-42页 |
·产量 | 第40页 |
·熟期 | 第40-41页 |
·株型 | 第41页 |
·品质 | 第41-42页 |
·抗性 | 第42页 |
4 浙江省早籼稻可持续发展策略 | 第42-47页 |
·早籼稻生产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 | 第42-43页 |
·加强区域结构、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和经营组织结构调整 | 第43-45页 |
·积极培育早籼稻特有的优势市场 | 第45页 |
·降低生产成本,高产高效,提高竞争力 | 第45-46页 |
·优化品种布局,适度规模和产业化经营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