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对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框架 | 第15-17页 |
| 第2章 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 第17-32页 |
| ·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现状分析 | 第17-22页 |
| ·专利权案件现状 | 第17-20页 |
| ·商标权案件现状 | 第20-21页 |
| ·著作权案件现状 | 第21-22页 |
| ·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特点分析 | 第22-27页 |
| ·跨国公司及其所在国特点 | 第22-24页 |
| ·发生期与发生地域特点 | 第24-25页 |
| ·案件数量与案件性质特点 | 第25页 |
| ·涉及IP种类与涉案标的额特点 | 第25-26页 |
| ·涉及行业与涉及其他社会主体特点 | 第26-27页 |
| ·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发展趋势预测 | 第27-31页 |
| ·案件数量上的发展趋势 | 第27-28页 |
| ·涉案范围上的发展趋势 | 第28-30页 |
| ·案件处理上的发展趋势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影响与原因分析 | 第32-37页 |
| ·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对我国诸方面产生的影响 | 第32-34页 |
| ·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对消费者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34页 |
| ·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 ·涉及跨国公司的原因 | 第34-35页 |
| ·涉及我国企业的原因 | 第35页 |
| ·其他原因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我国应对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能力和问题 | 第37-47页 |
| ·应对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能力现状 | 第37-42页 |
| ·应对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支撑能力现状 | 第37-40页 |
| ·应对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策略运用能力 | 第40-42页 |
| ·应对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2-46页 |
| ·政府层面上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 ·企业层面上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 ·行业协会层面上存在的问题 | 第45页 |
| ·知识产权人才上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5章 应对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战略性对策研究 | 第47-60页 |
| ·政府应采取的战略性对策 | 第47-55页 |
| ·提高全民知识产权意识 | 第47-48页 |
| ·加强知识产权理论研究 | 第48-49页 |
|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 第49页 |
| ·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 第49-50页 |
| ·巩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 第50-51页 |
| ·完善知识产权配套政策 | 第51-52页 |
| ·健全知识产权相关法规 | 第52-53页 |
| ·加强知识产权支撑体系建设 | 第53页 |
| ·加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 第53-54页 |
| ·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制定 | 第54页 |
| ·制定并尽快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 第54-55页 |
| ·企业(行业)应采取的战略性对策 | 第55-59页 |
| ·提高创造知识产权的能力 | 第55-56页 |
| ·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化管理 | 第56-57页 |
| ·加强员工知识产权知识培训 | 第57-58页 |
| ·加强行业协会知识产权建设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6章 应对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策略性对策选择 | 第60-71页 |
| ·主动避免案件发生 | 第60-62页 |
| ·构建知识产权预警机制 | 第60-61页 |
| ·建立内部知识产权审查机制 | 第61页 |
| ·加强事先知识产权尽职调查 | 第61-62页 |
| ·其他预防措施 | 第62页 |
| ·端正对案件的认识 | 第62-63页 |
| ·积极组建应诉团队 | 第63-64页 |
| ·定性研究案情及其发展 | 第64-65页 |
| ·收集证据核查事实 | 第64页 |
| ·评估侵权可能性 | 第64-65页 |
| ·分析起诉目的 | 第65页 |
| ·定量分析案件可能结果 | 第65-66页 |
| ·抗辩可能性分析 | 第66页 |
| ·总体结果量化预期 | 第66页 |
| ·针对性采用抗辩理由 | 第66-68页 |
| ·注重运用和解策略 | 第68-69页 |
| ·利用自身优势合作 | 第68-69页 |
| ·利用自身知识产权对抗 | 第69页 |
| ·其他策略性对策选择 | 第69-70页 |
| ·尽早申请复审 | 第69页 |
| ·辅助法律意见 | 第69-70页 |
| ·使用外交等手段维护企业海外合法权益 | 第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附表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