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SB2.0的系统辨识机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3页 |
| ·系统辨识 | 第9-10页 |
| ·虚拟仪器与USB2.0 总线 | 第10-13页 |
| ·国内外发展情况 | 第13-1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基于USB2.0的系统辨识机总体设计 | 第16-22页 |
| ·系统辨识机设计思想 | 第16-17页 |
| ·USB2.0 设备的开发方法 | 第17-19页 |
| ·USB2.0 总线的协议要点剖析 | 第17-18页 |
| ·基于USB2.0 的虚拟仪器结构 | 第18-19页 |
| ·基于USB2.0 的系统辨识机总体设计方案 | 第19-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USB2.0通用接口控制平台的设计 | 第22-34页 |
| ·总体设计 | 第22-23页 |
| ·硬件设计 | 第23-27页 |
| ·USB2.0 核心控制器结构分析 | 第23-25页 |
| ·硬件电路与接口设计 | 第25-27页 |
| ·固件程序的平台化开发 | 第27-30页 |
| ·固件程序的基本架构 | 第27-29页 |
| ·固件程序主要函数开发 | 第29-30页 |
| ·通用设备驱动程序的工作方式 | 第30-32页 |
| ·设备驱动程序结构与驱动模式分析 | 第30-31页 |
| ·驱动程序通用性的实现 | 第31-32页 |
| ·虚拟仪器接口函数库的开发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基于USB2.0的虚拟仪器设备的开发 | 第34-52页 |
| ·总体设计 | 第34-35页 |
| ·信号源设备的硬件设计 | 第35-39页 |
| ·数模转换器结构分析与接口设计 | 第35-36页 |
| ·调理电路的设计 | 第36-38页 |
| ·信号源设备的开发结果 | 第38-39页 |
| ·数据采集设备的硬件设计 | 第39-42页 |
| ·模数转换器结构分析与接口设计 | 第39-40页 |
| ·调理电路的设计 | 第40-41页 |
| ·数据采集设备的开发结果 | 第41-42页 |
| ·虚拟仪器设备的固件程序开发 | 第42-48页 |
| ·GPIF 工作原理分析 | 第42-44页 |
| ·信号源设备时序控制逻辑设计 | 第44-45页 |
| ·数据采集设备时序控制逻辑设计 | 第45-47页 |
| ·主要函数的二次开发 | 第47-48页 |
| ·信号源设备与数据采集设备的同步工作问题 | 第48-49页 |
| ·调试与使用 | 第49-51页 |
| ·信号源设备的调试与使用 | 第49-50页 |
| ·数据采集设备的调试与使用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系统辨识机的开发与实验 | 第52-71页 |
| ·系统辨识理论 | 第52-58页 |
| ·差分方程模型结构分析 | 第52-53页 |
| ·参数辨识算法 | 第53-56页 |
| ·辨识信号的产生 | 第56-57页 |
| ·辨识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 第57-58页 |
| ·系统辨识软件设计 | 第58-61页 |
| ·软件系统开发 | 第58-59页 |
| ·软件界面设计与软件使用说明 | 第59-61页 |
| ·系统辨识实验设计 | 第61-62页 |
| ·系统辨识机的辨识实验 | 第62-70页 |
| ·数学仿真过程的系统辨识实验 | 第62-65页 |
| ·实物试验过程的系统辨识实验 | 第65-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