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 论 | 第9-19页 |
·饮用水污染 | 第9-10页 |
·饮用水污染现状 | 第9-10页 |
·饮用水有机物去除技术 | 第10页 |
·臭氧氧化高级氧化技术 | 第10-13页 |
·臭氧及其作用 | 第10-11页 |
·催化臭氧化 | 第11-13页 |
·催化剂分子设计 | 第13-17页 |
·分子设计思想的提出 | 第13-14页 |
·从头算计算方法和DFT的应用 | 第14-15页 |
·催化剂分子设计目前的状况 | 第15-17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7页 |
·研究内容和目的以及意义 | 第17-19页 |
第2章 催化剂的制备以及分子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 第19-32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9-20页 |
·金属催化剂的制备过程 | 第19-20页 |
·分子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 第20-28页 |
·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Hartree-Fock方法 | 第21页 |
·电子相关问题 | 第21-23页 |
·密度泛函方法 | 第23-24页 |
·基函数的选择 | 第24-25页 |
·BP神经网络方法 | 第25-28页 |
·基组和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28-30页 |
·研究中所用的计算软件及硬件 | 第30-32页 |
第3章 催化臭氧化催化剂分子设计的团簇模型研究 | 第32-47页 |
·金属催化剂活性实验结果 | 第32-33页 |
·催化臭氧化催化剂分子的团簇模型 | 第33-38页 |
·催化剂表面模型的选择 | 第33-34页 |
·团簇吸附模型的优化计算和分析 | 第34-38页 |
·Cu2O2 团簇桥位吸附途径 | 第38-47页 |
·Cu2O2 团簇桥位吸附势能面的扫描 | 第39-47页 |
第4章 催化臭氧化催化剂分子设计的层模型研究 | 第47-54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模型的计算和结果 | 第48-52页 |
·CuO(110)(1×1)的吸附效果随臭氧分子吸附位置的变化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催化臭氧化催化剂分子设计的QSAR模型 | 第54-71页 |
·QSAR关系模型输入层参数的计算 | 第54-60页 |
·臭氧分子垂直桥位吸附于Cu2O2 团簇参数的计算 | 第55-56页 |
·臭氧分子平行桥位吸附于Cu2O2 团簇参数的计算 | 第56-58页 |
·臭氧分子垂直桥位吸附于Cu4O4 团簇参数的计算 | 第58-60页 |
·应用BP神经网络模拟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结构性质的关系 | 第60-69页 |
·BP神经网络的构造 | 第60页 |
·BP神经网络的应用 | 第60-69页 |
·BP网络模型对三种吸附模型的比较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80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80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