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理论论文

金融系统协调论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43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第14-18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14-15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15-18页
 第二节 重要概念内涵的界定第18-20页
  一、金融系统的含义第18-19页
  二、金融系统协调的内涵第19-20页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背景与现状第20-37页
  一、国外的相关理论研究背景第21-36页
  二、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第36-37页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思路和内容结构第37-41页
  一、研究方法第37-38页
  二、研究的思路和内容结构第38-41页
 第五节 研究的困难及创新之处第41-43页
  一、研究的难点第41页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第41-43页
第二章 我国金融系统协调基础的总体概述第43-59页
 第一节 我国金融制度与金融系统的变迁与协调发展综述第43-47页
 第二节 金融系统协调的基础第47-59页
  一、金融系统协调的理论基础第47-51页
  二、金融系统协调的现实基础第51-59页
第三章 金融系统的外部协调第59-120页
 第一节 金融系统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第59-79页
  一、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现实分析第59-67页
  二、金融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第67-74页
  三、金融系统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第74-79页
 第二节 金融系统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第79-90页
  一、金融系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基于国际背景的分析第79-83页
  二、社会因素对金融系统的影响—基于我国现状的分析第83-87页
  三、金融系统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第87-90页
 第三节 金融系统与非金融企业的协调第90-107页
  一、金融业与企业的共生基础第92-95页
  二、金融业与企业关系的现状第95-103页
  三、金融业与企业关系的协调第103-107页
 第四节 金融系统与国际金融的协调第107-120页
  一、国际金融协调的现实和理论基础第107-110页
  二、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第110-114页
  三、金融系统运行的国际协调第114-120页
第四章 金融系统的内部协调Ⅰ第120-157页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相关协调第120-131页
  一、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协调的现状第120-123页
  二、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第123-126页
  三、中央银行与现行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第126-131页
 第二节 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业间的协调第131-143页
  一、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协调第131-134页
  二、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协调第134-138页
  三、保险业与证券业的协调第138-143页
 第三节 其他关健因素的协调第143-157页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协调第143-149页
  二、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第149-157页
第五章 金融系统的内部协调Ⅱ第157-192页
 第一节 银行系统的协调第157-167页
  一、我国银行系统的改革和协调现状第157-160页
  二、现时我国银行系统的不协调性第160-162页
  三、我国银行系统的协调第162-167页
 第二节 证券系统的协调第167-182页
  一、我国证券系统发展的现状第167-176页
  二、我国证券系统的协调与完善第176-182页
 第三节 保险系统的协调第182-192页
  一、我国保险系统发展的现状第182-188页
  二、我国保险市场模式选择及实现对策第188-192页
第六章 金融系统协调发展的战略第192-211页
 第一节 金融系统协调的宗旨第192-194页
  一、金融安全与金融系统协调第192-193页
  二、金融效率与金融系统协调第193-194页
 第二节 金融系统协调发展模式的战略第194-203页
  一、金融系统发展的战略模式比较第194-196页
  二、我国金融系统发展战略的思维范式和功能取向第196-199页
  三、我国金融系统的发展战略第199-203页
 第三节 金融系统监管战略第203-211页
  一、金融系统监管的必要性第203-204页
  二、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第204-207页
  三、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与发展第207-211页
参考文献第211-216页
作者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216-219页
致谢第219页

论文共2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α-Sialon陶瓷的光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无陀螺惯性测量的算法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