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14页 |
| 1 绪论 | 第14-22页 |
| 1.1 选题依据 | 第14页 |
| 1.1.1 “居住小区”命名的依据 | 第14页 |
| 1.1.2 “定位”命名的依据 | 第14页 |
|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4-16页 |
| 1.3 研究方法、框架以及文献对研究的启示 | 第16-22页 |
| 1.3.1 定位论产生的背景及演变历程 | 第16-18页 |
| 1.3.2 国内营销企划理论对研究的启发 | 第18-20页 |
| 1.3.3 建筑策划理论对研究的启发 | 第20页 |
| 1.3.4 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学科对研究的启发 | 第20页 |
| 1.3.5 本文的研究框架构成 | 第20-22页 |
| 2 策划概述 | 第22-26页 |
| 2.1 策划的含义 | 第22页 |
| 2.2 策划分类 | 第22-24页 |
| 2.2.1 按不同行业分,策划可以分为 | 第22-23页 |
| 2.2.2 按手段的不同,策划可以分为 | 第23-24页 |
| 2.2.3 按职业的不同,策划还可以分为 | 第24页 |
| 2.3 策划的作用与原则 | 第24-26页 |
| 2.3.1 策划的作用 | 第24页 |
| 2.3.2 策划的原则 | 第24-26页 |
| 3 房地产策划及其前期策划 | 第26-32页 |
| 3.1 我国房地产策划业的兴起及其现状 | 第26-29页 |
| 3.1.1 1990 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26页 |
| 3.1.2 我国房地产策划发展史 | 第26-28页 |
| 3.1.3 我国房地产策划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 3.2 房地产开发流程与前期策划 | 第29-32页 |
| 3.2.1 房地产开发流程示意图 | 第29页 |
| 3.2.2 前期策划在房地产开发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 第29-30页 |
| 3.2.3 房地产项目开发前期策划内容 | 第30-31页 |
| 3.2.4 房地产项目开发前期策划工作流程 | 第31-32页 |
| 4 市场定位 | 第32-41页 |
| 4.1 定位概述 | 第32-33页 |
| 4.2 市场调研在市场定位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33-34页 |
| 4.3 房地产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 | 第34-36页 |
| 4.3.1 房地产市场环境调查 | 第34-35页 |
| 4.3.2 市场需求和消费行为调查 | 第35页 |
| 4.3.3 房地产产品调查 | 第35页 |
| 4.3.4 房地产价格调查 | 第35页 |
| 4.3.5 房地产促销调查 | 第35页 |
| 4.3.6 房地产营销渠道调查 | 第35-36页 |
| 4.3.7 市场竞争调查 | 第36页 |
| 4.4 市场细分及其作用 | 第36-37页 |
| 4.4.1 市场细分 | 第36-37页 |
| 4.4.2 市场细分的作用 | 第37页 |
| 4.5 确定目标细分市场 | 第37-39页 |
| 4.5.1 市场细分的标准 | 第37-38页 |
| 4.5.2 选择目标细分市场 | 第38-39页 |
| 4.5.3 明确竞争优势 | 第39页 |
| 4.6 市场定位 | 第39-41页 |
| 5 产品定位 | 第41-83页 |
| 5.1 概念设计概述 | 第41-43页 |
| 5.1.1 概念设计的涵义 | 第41页 |
| 5.1.2 概念设计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位置 | 第41-43页 |
| 5.2 21世纪国内住宅十大发展趋势 | 第43-45页 |
| 5.2.1 住宅产业社会化 | 第43页 |
| 5.2.2 住宅生产现代化 | 第43页 |
| 5.2.3 小区规划社区化 | 第43-44页 |
| 5.2.4 住宅产品绿色化 | 第44页 |
| 5.2.5 住宅设计人性化 | 第44页 |
| 5.2.6 住宅设施智能化 | 第44页 |
| 5.2.7 可持续性发展化 | 第44页 |
| 5.2.8 住宅选址郊区化 | 第44页 |
| 5.2.9 住宅需求多元化 | 第44-45页 |
| 5.2.10 住宅营销品牌化 | 第45页 |
| 5.3 住宅功能空间组合 | 第45-47页 |
| 5.3.1 建筑功能与空间 | 第46页 |
| 5.3.2 建筑空间形式美的规律 | 第46-47页 |
| 5.4 居住小区规划定位 | 第47-59页 |
| 5.4.1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应遵循下列原则 | 第47-48页 |
| 5.4.2 建筑组群设计的一般原则 | 第48-49页 |
| 5.4.3 居住小区建筑群体空间的规划 | 第49-56页 |
| 5.4.4 小区内道路系统规划 | 第56-59页 |
| 5.5 居住小区环境定位 | 第59-67页 |
| 5.5.1 居住小区环境空间领域的划分 | 第60页 |
| 5.5.2 空间层次设计 | 第60-62页 |
| 5.5.3 居住小区配套环境的设计 | 第62-65页 |
| 5.5.4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空间表现手法 | 第65-67页 |
| 5.6 套型空间及住宅组合定位 | 第67-83页 |
| 5.6.1 套型空间的组合 | 第67-70页 |
| 5.6.2 低层住宅的组合方式 | 第70-72页 |
| 5.6.3 多层住宅单元组合拼接方式 | 第72-80页 |
| 5.6.4 高层的平面类型 | 第80-81页 |
| 5.6.5 未来居住小区的住宅群体组合发展趋势 | 第81-83页 |
| 6 产品定位技术经济评价 | 第83-89页 |
| 6.1 价值工程概述 | 第83-85页 |
| 6.2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 | 第85页 |
| 6.3 功能价值的分析 | 第85-89页 |
| 6.3.1 功能成本法中功能价值的分析 | 第86页 |
| 6.3.2 功能指数法中功能价值的分析 | 第86-89页 |
| 7 工程实践 | 第89-96页 |
| 7.1 XX小区的项目概况 | 第89页 |
| 7.2 项目区域市场调查分析(略) | 第89页 |
| 7.3 项目细分目标市场定位 | 第89-91页 |
| 7.3.1 小区主题概念定位为“和谐、健康、绿色、现代” | 第89页 |
| 7.3.2 商业物业定位为“中高档名流休闲娱乐中心” | 第89-90页 |
| 7.3.3 住宅套型定位 | 第90页 |
| 7.3.4 户型定位 | 第90-91页 |
| 7.4 产品定位 | 第91-96页 |
| 7.4.1 概念设计 | 第91页 |
| 7.4.2 小区住宅群体平面布局草图 | 第91页 |
| 7.4.3 项目规划设计平面图 | 第91-92页 |
| 7.4.4 项目鸟瞰图 | 第92页 |
| 7.4.5 单元平面图、户型及细部处理建议 | 第92-95页 |
| 7.4.6 户型面积配比 | 第95-96页 |
| 8 结论 | 第96-97页 |
| 致谢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 引用图片说明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