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人体病毒学(致病病毒)论文

蓝舌病病毒生物条形码及荧光定量型生物条形码检测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缩略词表第1-8页
中文摘要第8-11页
英文摘要第11-14页
引言第14-18页
材料方法第18-36页
 1 材料第18-19页
   ·试剂、工具酶第18页
   ·细胞株第18页
   ·主要仪器第18页
   ·实验动物第18页
   ·毒株第18-19页
   ·寡核苷酸链第19页
 2 NP探针制备、纯化及鉴定第19-25页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鉴定第19-20页
   ·BTV多抗的制备、纯化及鉴定第20-23页
   ·金纳米颗粒-BTV多抗复合物的制备、纯化及鉴定第23-24页
   ·NP探针的制备、纯化及鉴定第24-25页
 3 MMP探针制备、纯化及鉴定第25-27页
   ·磁性微球的激活第25页
   ·BTV单抗的制备、纯化及鉴定第25-27页
   ·MMP探针的制备、纯化及鉴定第27页
 4 检测探针制备、纯化及鉴定第27-28页
   ·检测探针的制备及纯化第27-28页
   ·检测探针的鉴定第28页
 5 BCA和FQ-BCA检测体系的建立及优化第28-32页
   ·获取条形码DNA链第28-29页
   ·条形码DNA的检测第29-32页
 6 BCA和FQ-BCA检测体系的灵敏度评价第32-34页
   ·VP7 蛋白的检测灵敏度评价第32-33页
   ·BTV全病毒的检测灵敏度评价第33-34页
 7 BCA和FQ-BCA检测体系的特异性评价第34页
   ·BCA检测体系的检测特异性第34页
   ·FQ-BCA检测体系的检测特异性第34页
 8 BCA和FQ-BCA检测体系的重复性评价第34-36页
   ·BCA检测体系的检测重复性第34-35页
   ·FQ-BCA检测体系的检测重复性第35-36页
结果第36-60页
 1 NP探针制备及鉴定第36-42页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鉴定结果第36-37页
   ·BTV多抗的制备、纯化及鉴定结果第37-40页
   ·金纳米颗粒-BTV多抗复合物的制备、纯化及鉴定结果第40-41页
   ·NP探针的制备、纯化及鉴定结果第41-42页
 2 MMP探针制备及鉴定第42-44页
   ·BTV单抗的制备、纯化及鉴定结果第42-44页
   ·MMP探针制备鉴定结果第44页
 3 检测探针制备及鉴定第44-45页
 4 BCA和FQ-BCA检测体系建立及优化第45-49页
   ·条形码DNA的常规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结果第45-46页
   ·条形码DNA的芯片检测条件的优化结果第46-47页
   ·条形码DNA的FQ-PCR检测结果第47-49页
 5 BCA和FQ-BCA检测体系的灵敏度评价第49-55页
   ·VP7 蛋白的检测灵敏度评价结果第50-52页
   ·BTV全病毒的检测灵敏度评价结果第52-55页
 6 BCA和FQ-BCA检测体系的特异性评价第55-57页
   ·BCA检测体系的检测特异性第55-56页
   ·FQ-BCA检测体系的检测特异性第56-57页
 7 BCA和FQ-BCA检测体系的重复性评价第57-60页
   ·BCA检测体系的检测重复性结果第57-58页
   ·FQ-BCA检测体系的检测重复性结果第58-60页
讨论第60-66页
 1. BCA 技术在标记免疫测定技术中的地位第60页
 2. BCA 检测的优缺点分析第60-61页
 3. FQ-BCA 检测的优点及缺点第61-62页
 4. 芯片载体的选择第62-63页
 5. PCR扩增条件的优化方式第63页
 6.FQ-BCA检测体系的灵敏度评价第63-64页
 7.生物条形码检测技术与免疫PCR的区别第64-65页
 9.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下一步研究方向第65-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附录第73-75页
文献综述第75-101页
个人简历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电力检修厂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俄国语言哲学形式主义流派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