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范曾简笔泼墨人物艺术探研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1 引言第10-19页
 1·1 研究缘起第10-11页
 1·2 研究对象第11-15页
 1·3 研究价值第15-16页
 1·4 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第16-19页
2范曾简笔泼墨人物画的思想基础第19-41页
 2·1心解老庄——范曾简笔泼墨人物画的哲学基础第19-27页
  2·1·1逍遥无待,精神自由第20-22页
  2·1·2弃绝矫伪,顺适天然第22-24页
  2·1·3庖丁解牛,技进乎道第24-27页
 2·2复归古典——范曾简笔泼墨人物画的美学基础第27-38页
  2·2·1古典的真谛与复归古典的意义第27-31页
  2·2·2强调艺术难度——复归古典的"方便法门"第31-32页
  2·2·3美丑之辨——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批判第32-33页
  2·2·4"保守的革新家"——守望中国绘画传统,主张中西分流第33-36页
  2·2·5《庄子显灵记》——范曾"复归古典"思想的宣言书第36-38页
 2·3万卷蟠胸识自高——范曾简笔泼墨人物画的文学基础第38-41页
  2·3·1南通诗文世家——范曾的诗学渊源第38-39页
  2·3·2文史皆修——范曾的文化底蕴第39-41页
3范曾简笔泼墨人物艺术的成熟之路第41-62页
 3·1丁巳之变(1977年)——范曾人物画基本面貌的确立第41-44页
 3·2庚申之变(1980年)——范曾人物画的全面成熟第44-45页
 3·3丙子之变(1996年)——范曾人物画的简笔泼墨转向第45-62页
  3·3·1思想之变第46-47页
  3·3·2书法之变第47-49页
  3·3·3"八大情结"对于范曾简笔泼墨转向的关键影响第49-61页
   3·3·3·1范曾对于八大艺术的评判第49-53页
   3·3·3·2范曾临摹八大作品的真谛与方法第53-57页
   3·3·3·3范曾对于八大绘画的融合第57-61页
  3·3·4范曾简笔泼墨转向的基本特征第61-62页
4范曾简笔泼墨人物画的艺术风格第62-104页
 4·1画以载道——范曾简笔泼墨人物画的题材第62-67页
 4·2笔简神全——范曾简笔泼墨人物画的造型风格第67-88页
  4·2·1"摹品说"——描写与表现相契第67-69页
  4·2·2约束之上的自由——造型的无待之境第69-73页
  4·2·3"知白守黑"——画面造型的意境营造第73-75页
  4·2·4范曾简笔泼墨人物画的造型来源第75-81页
  4·2·5范曾简笔泼墨人物画造型的笔墨形式第81-88页
 4·3以书为骨——范曾简笔泼墨人物画的笔墨风格第88-94页
 4·4以诗为魂——范曾简笔泼墨人物画的意境第94-99页
 4·5灵来神会——范曾简笔泼墨人物画的创作状态第99-104页
5 结语第104-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0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SP的微电容快速检测系统研究
下一篇:镌刻在心灵深处的迷惘童年--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读《潘迪·克拉克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