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融资租赁中双方法律地位的探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融资租赁概述第10-19页
 第一节 融资租赁的定义第10-13页
  一、美国对融资租赁的定义第10-11页
  二、英国对融资租赁的定义第11页
  三、国际组织对融资租赁的定义第11-12页
  四、我国对融资租赁的定义第12-13页
 第二节 融资租赁的特征第13-14页
 第三节 融资租赁的产生和发展第14-19页
  一、世界融资租赁的产生和发展第14-15页
  二、融资租赁发展的阶段理论第15-16页
  三、中国融资租赁的发展和现状第16-19页
第二章 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第19-23页
 第一节 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第19-20页
  一、区别于传统的租赁法律关系第19-20页
  二、突破了传统民法中所有权的内涵第20页
  三、独特的三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第20页
 第二节 融资租赁的主体第20-23页
  一、三方主体第21页
  二、两个合同第21-23页
第三章 出租人的法律地位分析第23-29页
 第一节 保护出租人的特殊规则第23-25页
  一、中途解约禁止规则第23-24页
  二、瑕疵担保免责规则第24页
  三、风险损毁免责规则第24-25页
  四、租赁物致第三人损害的免责规则第25页
 第二节 保护出租人权利的原因分析第25-27页
  一、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所有权的相对弱化第25-27页
  二、融资租赁交易特征决定了出租人权利易受侵害第27页
 第三节 对出租人保护的现状第27-29页
  一、出租人的地位及现状第27-28页
  二、我国对出租人权利保护的现状第28-29页
第四章 承租人的法律地位分析第29-34页
 第一节 容易忽视承租人权利的情况第29-33页
  一、瑕疵担保免责制度中的问题第29-31页
  二、破产制度中的问题第31-33页
 第二节 承租人法律地位分析第33-34页
第五章 我国融资租赁立法思考第34-40页
 第一节 我国的立法现状第34-36页
  一、法律制度的沿革第34-35页
  二、法律制度不健全第35-36页
 第二节 立法模式的选择第36-37页
  一、融资租赁的两种立法模式第36页
  二、我国融资租赁立法模式的选择第36-37页
 第三节 司法解释完善建议第37-40页
  一、索赔权转移完善第37-38页
  二、明确中途解约禁止第38-39页
  三、确立公示登记制度第39-40页
结论第40-42页
注释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后记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患者隐私权的保护
下一篇:预售商品房再转让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