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玻璃温室夏季降温效果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31页 |
·温室的发展概况 | 第8-14页 |
·历史上关于温室的记载 | 第8-9页 |
·国外温室的发展概况 | 第9-12页 |
·国内温室的发展概况与不足 | 第12-14页 |
·环境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14-18页 |
·光照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14-16页 |
·光照强度的影响 | 第14-15页 |
·光质的影响 | 第15-16页 |
·光照时间的影响 | 第16页 |
·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16-18页 |
·湿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18页 |
·国内外现有温室降温方式的研究现状 | 第18-30页 |
·通风降温 | 第19-20页 |
·自然通风 | 第19页 |
·机械通风 | 第19-20页 |
·蒸发降温 | 第20-28页 |
·蒸发降温原理 | 第20-21页 |
·湿垫—风机降温系统 | 第21-23页 |
·水雾(高压喷雾)降温系统 | 第23-24页 |
·集中雾化降温系统 | 第24-25页 |
·除湿降温系统 | 第25-27页 |
·雾帘降温系统 | 第27-28页 |
·其他降温方式 | 第28-30页 |
·温室太阳辐射的质—量调节系统 | 第28-29页 |
·遮阳网降温 | 第29-30页 |
·有待于研究的问题 | 第30-31页 |
第二章 绪论 | 第31-35页 |
·重庆气候特征 | 第31-32页 |
·重庆地理状况 | 第31页 |
·重庆气候特征 | 第31-3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2-34页 |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实验温室简介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6页 |
·实验测点布置 | 第36-37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7页 |
·测试时间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8-85页 |
·密闭状态 | 第38-39页 |
·单项降温措施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 | 第39-48页 |
·自然通风 | 第39-41页 |
·机械通风 | 第41-43页 |
·湿垫风机 | 第43-45页 |
·外遮阳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多项组合降温措施对室内温湿度的影响 | 第48-66页 |
·自然通风+外遮阳 | 第48-50页 |
·自然通风+内遮阳 | 第50-52页 |
·机械通风+外遮阳 | 第52-54页 |
·机械通风+内遮阳 | 第54-56页 |
·湿垫风机+外遮阳 | 第56-58页 |
·湿垫风机+内遮阳 | 第58-60页 |
·湿垫风机+内外遮阳 | 第60-62页 |
·湿垫风机+外遮阳+屋顶喷淋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不同降温措施下室内温湿度的相关关系 | 第66-85页 |
·单项降温措施条件下室内温湿度的关系 | 第67-73页 |
·自然通风降温 | 第67-69页 |
·机械通风降温 | 第69-70页 |
·湿垫风机降温 | 第70-71页 |
·外遮阳降温 | 第71-73页 |
·小结 | 第73页 |
·组合降温措施条件下室内温湿度的关系 | 第73-85页 |
·自然通风+外遮阳降温 | 第73-74页 |
·自然通风+内遮阳降温 | 第74-76页 |
·机械通风+外遮阳降温 | 第76-77页 |
·机械通风+内遮阳降温 | 第77-78页 |
·湿垫风机+外遮阳降温 | 第78-80页 |
·湿垫风机+内遮阳降温 | 第80-81页 |
·湿垫风机+内外遮阳降温 | 第81-82页 |
·湿垫风机+外遮阳+屋顶喷淋降温 | 第82-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86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