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光的散射与拉曼光谱 | 第13-15页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第15-16页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增强机理 | 第16-19页 |
·化学增强机理 | 第17页 |
·电磁场增强机理 | 第17-19页 |
·SERS基底的制备 | 第19-20页 |
·本论文工作的目的和设想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33页 |
第二章 3D-FDTD理论 | 第33-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第三章 金纳米粒子尺寸对其SERS活性的影响 | 第39-47页 |
·实验 | 第39-42页 |
·尺寸效应的3D-FDTD理论模拟 | 第42-45页 |
·金单纳米粒子模拟 | 第42-43页 |
·间隔2nm金双纳米粒子的模拟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耦合、波长等因素对金纳米粒子SERS活性的影响 | 第47-65页 |
·金纳米粒子的耦合效应 | 第47-58页 |
·单纳米粒子与间隔2 nm耦合二聚体的比较 | 第47-50页 |
·间隔分别为0nm、1nm、2nm和4nm的耦合二聚体 | 第50-52页 |
·间隔不断变化的耦合双纳米粒子体系 | 第52-54页 |
·间隔不断变化的耦合三纳米粒子体系 | 第54-58页 |
·波长效应 | 第58-60页 |
·UV-SERS效应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6页 |
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语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