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根瘤菌共生信号在豆科植物百脉根中的传递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语第10-11页
1 前言第11-40页
   ·生物固氮的概念和意义第11-23页
     ·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过程第12-14页
     ·根瘤菌中参与结瘤的基因第14-15页
     ·结瘤因子第15-16页
     ·豆科植物中的结瘤因子信号转导途径第16-23页
   ·植物中的受体蛋白激酶第23-25页
   ·ARID蛋白家族第25-30页
     ·ARID蛋白家族的分类第25-27页
     ·ARID结构域的结构第27-28页
     ·ARID家族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第28-30页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第30-39页
     ·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 bybrid system,Y2H)第31-32页
     ·酵母双杂交系统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題第32-33页
     ·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iques,PDT)第33-34页
     ·串联亲和纯化(Tandem Affinity Purification,TAP)第34-35页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第35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第35-36页
     ·化学交联法(chemical cross-linking)第36页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第36-37页
     ·融合蛋白亲和色谱法(Protein fusio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第37页
     ·原子作用力显微技术(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第37-38页
     ·全基因组计算分析法第38页
     ·构建相互作用模型法(Integrate networks and models)第38页
     ·蛋白质芯片(Protein microarray)第38-39页
     ·微量热技术(Microcalorimetry)第39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9-40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0-60页
   ·材料第40-45页
     ·菌株和质粒第40-41页
     ·培养基第41-42页
     ·缓冲液和反应试剂第42-45页
     ·主要分子生物学试剂第45页
   ·方法第45-60页
     ·基本分子生物学操作方法第45页
     ·植物材料的准备第45-47页
     ·总RNA的制备第47页
     ·RT-PCR反应第47-48页
     ·Real-TimePCR反应第48-49页
     ·已知基因的克隆第49页
     ·百脉根AD-cDNA文库的构建第49-51页
     ·GAIABD-SymRK诱饵质粒的构建及检测第51-53页
     ·百脉根Y2H-AD-cDNA文库的筛选第53-55页
     ·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第55页
     ·蛋白质纯化抗体制备第55-58页
     ·Western Bloting第58页
     ·DNA-蛋白质体相互作用外结合试验第58-59页
     ·蛋白激酶的自磷酸化和底物磷酸化检测第59页
     ·异源蛋白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的瞬间表达第59页
     ·分析软件及生物信息学网站第59-6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0-86页
   ·已知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验证第60-61页
   ·百脉根Y2H-cDNA文库的构建第61-63页
     ·百脉根总RNA和cDNA的质量检测第61页
     ·百脉根AD-cDNA文库库效率的鉴定第61-63页
   ·SymRK蛋白相互作用靶基因的筛选第63-66页
   ·SIP1基因的相关研究第66-80页
     ·SIP1基因的结构第66-70页
     ·SIP1蛋白与SymRK-PK蛋白的相互作用第70-72页
     ·SIP1蛋白能形成同源二聚体第72-73页
     ·SIP1蛋白具有结合DNA的活性第73-74页
     ·SIP1蛋白没有转录激活活性第74-75页
     ·SIP1蛋白可以结合NIN-promotor第75-77页
     ·SIP1和NIN基因在百脉根中的表达第77-79页
     ·SIP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79-80页
     ·SIP1蛋白不是SymRK-PK蛋白的磷酸化底物第80页
   ·SIP2基因的相关研究第80-84页
     ·SIP2蛋白的结构分析第80-82页
     ·SIP2蛋白的磷酸化位点分析第82-83页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验证SIP1/SIP2/SymRK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第83-84页
   ·小结第84-86页
4 讨论与展望第86-91页
   ·讨论第86-90页
     ·SymRK、SIP1、NIN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它第86-87页
     ·SymRK在结瘤因子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其它第87-90页
   ·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2页
附录一:不同的结瘤因子的结构第102-107页
附录二:本研究所用引物第107-110页
附录三:SIP1的cDNA和蛋白质序列第110-112页
附录四:已发表的论文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针足三里、上巨虚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解毒靓颜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