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3页 |
| ·引言 | 第14-16页 |
| ·功能陶瓷 | 第14-15页 |
| ·电介质陶瓷 | 第15-16页 |
| ·钛酸钡(BaTO_3)的晶体结构 | 第16-22页 |
| ·立方BaTiO_3 | 第17-18页 |
| ·四方BaTiO_3 | 第18-20页 |
| ·斜方BaTiO_3 | 第20-21页 |
| ·菱方BaTiO_3 | 第21页 |
| ·钛酸钡晶体的电畴结构 | 第21-22页 |
| ·钛酸钡基陶瓷的电学参数 | 第22-23页 |
| ·电导率 | 第22页 |
| ·介电常数 | 第22-23页 |
| ·介质损耗 | 第23页 |
| ·绝缘强度 | 第23页 |
| ·钛酸钡基陶瓷前驱粉体的合成方法 | 第23-29页 |
| ·固相法 | 第24-25页 |
| ·水热合成法 | 第25-26页 |
| ·溶胶一凝胶法 | 第26-27页 |
| ·共沉淀法 | 第27-28页 |
| ·物理气相沉积法 | 第28页 |
| ·微乳液法 | 第28页 |
| ·醇盐水解法 | 第28-29页 |
| ·钛酸钡基陶瓷的掺杂改性 | 第29-31页 |
| ·等价取代 | 第29-30页 |
| ·不等价取代 | 第30-31页 |
| ·稀土元素 | 第31页 |
|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31-33页 |
| 第二章 钛酸钡基陶瓷的研制 | 第33-43页 |
| ·纯钛酸钡陶瓷的研制 | 第33-37页 |
|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 ·BCST陶瓷的研制 | 第37-42页 |
|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BT:xPr_6O_(11)介电陶瓷的研制 | 第43-62页 |
| ·液相掺杂稀土Pr_6O_(11)的BT:xPr_6O_(11)陶瓷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 第44-50页 |
|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 ·溶胶-凝胶法液相合成BT粉体、固相掺杂稀土Pr_6O_(11),的BT:x Pr_6O_(11)陶瓷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 第50-56页 |
|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 ·固相掺杂Pr_6O_(11)与液相掺杂Pr_6O_(11)的BT:xPr_6O_(11)粉体及陶瓷的对比 | 第56-60页 |
| ·粉体XRD对比 | 第56-57页 |
| ·陶瓷形貌对比 | 第57-58页 |
| ·介电性能的对比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第四章 双稀土复合掺杂BCST:0.001Pr_6O_(11)·xNd_2O_3陶瓷的研制 | 第62-73页 |
|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 ·试剂规格和主要仪器 | 第62页 |
| ·BCST:0.001Pr_6O_(11)·xNd_2O_3粉体的制备 | 第62-63页 |
| ·制陶 | 第6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1页 |
| ·BCST:0.001Pr_6O_(11)·0.002Nd_2O_3粉体XRD分析 | 第63-64页 |
| ·BCST:0.001Pr_6O_(11)·xNd_2O_3陶瓷的形貌 | 第64-67页 |
| ·BCST:0.001Pr_6O_(11)·xNd_2O_3陶瓷的介电性能 | 第67-71页 |
| ·结论 | 第71-73页 |
| 第五章 结论及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73-76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