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CONTENTS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引言 | 第14-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 ·静态图像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 ·JPEG静态图像处理的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JPEG压缩与解压缩基本原理 | 第20-27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JPEG的运行模式 | 第20-21页 |
| ·JPEG的编码系统 | 第21-22页 |
| ·JPEG数据结构 | 第22-23页 |
| ·JPEG基本系统 | 第23-27页 |
| ·编码器 | 第24-25页 |
| ·解码器 | 第25-26页 |
| ·交换格式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的构建 | 第27-44页 |
| ·图像解压缩的实现方式 | 第27页 |
| ·系统硬件组成 | 第27-35页 |
| ·S3C44B0X简介 | 第27-29页 |
| ·存储电路 | 第29-30页 |
| ·显示模块电路 | 第30-32页 |
| ·USB接口 | 第32-33页 |
| ·JTAG调试接口和串行通讯接口 | 第33-35页 |
| ·系统软件的实现 | 第35-40页 |
| ·系统启动程序Bootloader | 第36-37页 |
| ·串口通讯 | 第37-39页 |
| ·LCD显示模块驱动 | 第39-40页 |
| ·交叉开发环境的建立 | 第40-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JPEG基本系统解码算法的分析与研究 | 第44-59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JPEG基本系统解码过程分析 | 第44-53页 |
| ·分析JPEG头文件信息 | 第45页 |
| ·熵解码(Entropy Decoder) | 第45-48页 |
| ·反量化(Dequantizer) | 第48-50页 |
| ·反离散余弦变换(IDCT) | 第50-51页 |
| ·反取样 | 第51-52页 |
| ·YCrCb色彩模式转换成RGB模式 | 第52-53页 |
| ·基于S3C44B0X的IDCT算法的选择 | 第53-58页 |
| ·DCT算法发展 | 第53-54页 |
| ·常用的IDCT算法 | 第54-56页 |
| ·Loeffler算法 | 第56-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JPEG图像显示在ARM平台上的实现与优化 | 第59-74页 |
| ·JPEG静态图像现实软件的设计方法及总体结构 | 第59-60页 |
| ·软件的设计方法 | 第59页 |
| ·软件的总体结构和流程 | 第59-60页 |
| ·解码及显示程序的实现 | 第60-65页 |
| ·熵解码算法的实现 | 第61-62页 |
| ·反量化的实现 | 第62-63页 |
| ·反离散余弦变换IDCT的实现 | 第63-64页 |
| ·色彩模式转化 | 第64-65页 |
| ·优化 | 第65-67页 |
| ·除法运算的处理 | 第65页 |
| ·浮点运算的处理 | 第65-66页 |
| ·循环程序的处理 | 第66页 |
| ·对处理器内部寄存器的利用 | 第66-67页 |
| ·函数调用的处理 | 第67页 |
| ·程序的移植 | 第67-68页 |
| ·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68-73页 |
| ·小结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1.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74-75页 |
| 2.前景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附录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