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中草药制剂的生产论文

光合细菌六味地黄汤发酵工艺的优化及其主要成分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前言第11-15页
 1 光合细菌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2 六味地黄汤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3 本研究的内容第14-15页
第一章 光合细菌六味地黄汤的工艺研究第15-29页
 1 实验材料第15-17页
   ·药材与仪器第15页
   ·六味地黄汤第15-16页
   ·光合细菌第16页
     ·菌株来源第16页
     ·培养基及菌种分离第16页
     ·光合细菌扩大培养第16页
     ·光合细菌鉴定第16页
   ·培养基第16-17页
 2 光合细菌六味地黄汤的工艺研究第17-29页
   ·光合细菌六味地黄汤第17页
   ·培养条件的考察第17-23页
     ·温度条件第17-19页
     ·供氧条件第19-20页
     ·光照条件第20-21页
     ·培养周期第21-23页
     ·结论第23页
   ·工艺条件优化第23-29页
     ·正交试验设计第23-26页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第26-28页
     ·结论第28-29页
第二章 光合细菌六味地黄汤的药理学研究第29-35页
 1 实验材料第29-30页
   ·药物第29-30页
     ·传统六味地黄煎剂第29页
     ·光合细菌六味地黄汤第29-30页
     ·其他第30页
   ·实验动物第30页
   ·实验仪器第30页
 2 实验方法第30-34页
   ·建立肾阴虚模型第30-31页
   ·实验结果第31-33页
   ·结论第33-34页
 3 讨论第34-35页
第三章 光合细菌六味地黄汤的主要成分研究第35-59页
 1 仪器与试药第35-37页
   ·仪器第35页
   ·药品第35-36页
   ·试剂第36-37页
 2 实验方法第37-46页
   ·样品处理第37页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7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37页
   ·色谱条件第37-38页
     ·柱温第37-38页
     ·检测波长第38页
     ·流动相条件第38页
     ·进样体积第38页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38-46页
     ·对照品第38-40页
     ·流动相条件第40页
     ·检测波长第40-46页
 3 实验结果第46-58页
   ·主要成分的比较第46-50页
     ·六味、六味发酵液和六味光合液的主要成分比较第46-49页
     ·结论第49-50页
   ·色谱峰的来源第50-58页
     ·六味发酵液色谱峰的来源第50-52页
     ·六味光合液色谱峰的来源第52-54页
     ·调pH 后的六味光合液色谱峰的来源第54-58页
 4 讨论第58-59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2页
 1 工艺研究第59页
 2 药理学研究第59-60页
 3 化学成分研究第60页
 4 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65页
技术路线图第65-66页
中英文对照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免疫球蛋白M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金标记免疫共振散射光谱分析
下一篇:基于语音片段的语音检索聚类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