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前言 | 第12-26页 |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 | 第12-17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征 | 第12-14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组成 | 第14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 | 第14-16页 |
·影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工艺条件 | 第16-17页 |
·污水生物脱氮技术 | 第17-20页 |
·传统生物脱氮理论 | 第17-18页 |
·生物脱氮理论和技术的新发展 | 第18-20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 | 第20-21页 |
·课题来源 | 第21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22-25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学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研究现状 | 第23页 |
·环境样品中氮系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对研究现状的分析 | 第2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试验装置 | 第26-27页 |
·试验用水 | 第27页 |
·接种污泥 | 第27页 |
·试验运行参数 | 第27-28页 |
·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 | 第28-32页 |
·物化指标分析项目 | 第28页 |
·微生物学分析项目 | 第28-29页 |
·污泥样品扫描电镜检测方法 | 第29-30页 |
·污泥样品DGGE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构建16S rDNA文库 | 第31页 |
·构建系统进化树 | 第31-32页 |
3.结果与讨论 | 第32-61页 |
·好氧脱氮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和功能 | 第32-41页 |
·好氧脱氮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COD的去除 | 第32页 |
·好氧脱氮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氮的去除 | 第32-33页 |
·好氧脱氮颗粒污泥的污泥特性 | 第33-34页 |
·基于DGGE技术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分析 | 第34-38页 |
·构建16S rDNA文库分析微生物群落构成和功能 | 第38-40页 |
·本节小结 | 第40-41页 |
·丝状细菌和真菌在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第41-50页 |
·游离丝状菌团中丝状细菌的作用 | 第41-43页 |
·颗粒污泥内部丝状细菌的作用 | 第43-44页 |
·真菌在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第44-49页 |
·关于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的探讨 | 第49页 |
·本节小结 | 第49-50页 |
·好氧颗粒污泥的脱氮性能和群落结构 | 第50-61页 |
·不同NH_4~+-N负荷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变化 | 第50-52页 |
·不同NH_4~+-N负荷下pH、碱度的变化 | 第52-53页 |
·不同NH_4~+-N负荷下COD的去除 | 第53页 |
·不同NH_4~+-N负荷下氮的去除 | 第53-55页 |
·不同NH_4~+-N负荷下好氧颗粒污泥的群落结构和功能 | 第55-60页 |
·本节小结 | 第60-61页 |
4.结论 | 第61-63页 |
后续研究建议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