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1) 论文选题及意义 | 第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1. “熙宁兴学”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13-21页 |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与改革呼声的高涨 | 第13-17页 |
·宋初“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 第13-15页 |
·士大夫的自觉意识和改革呼声的高涨 | 第15-17页 |
·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弊端 | 第17-19页 |
·“熙宁兴学”是变法的需要 | 第19-21页 |
2 “熙宁兴学” | 第21-38页 |
·“熙宁兴学”是在王安石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 | 第21-24页 |
·改革太学 | 第24-28页 |
·“庆历兴学”和太学改革 | 第24-26页 |
·“熙宁兴学”时期的太学改革 | 第26-28页 |
·整顿地方学校 | 第28-29页 |
·建立专科学校 | 第29-31页 |
·改革学校教育内容 | 第31-34页 |
·改革科举制度 | 第34-38页 |
3 “熙宁兴学”的影响 | 第38-46页 |
·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熙丰变法 | 第38-40页 |
·太学改革的影响 | 第40-42页 |
·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 第42-43页 |
·对科举制度的影响 | 第43-46页 |
4 结论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