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武汉“文化城”阅马场大气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4页
 一、全球大气污染问题第9-10页
 二、国外大气污染防治的现状第10-11页
 三、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状况第11-12页
 四、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现状第12-14页
第1章 本次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4-16页
   ·研究意义第14页
   ·研究目标第14-15页
   ·研究内容第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第16-21页
   ·武汉市概况第16-19页
     ·地理位置第16页
     ·地形地貌第16页
     ·气候第16-17页
     ·矿产资源第17页
     ·行政区划与人口第17页
     ·水利资源第17-18页
     ·交通运输第18页
     ·国土面积第18页
     ·环境保护第18-19页
     ·空气质量现状第19页
   ·武汉“文化城”概况第19-20页
   ·武汉“文化城”阅马场区段概况第20-21页
第3章 研究过程第21-37页
   ·流动大气污染源的调查与污染排放分析第21-25页
     ·流动污染源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第21-22页
     ·流动污染源(汽车尾气)源强计算方法第22-25页
   ·固定大气污染源的调查与污染排放分析第25-32页
     ·固定点源第25-31页
     ·固定面源第31-32页
   ·研究区域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的监测第32-33页
   ·研究区域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的判断方法第33-37页
第4章 研究区域大气污染状况第37-66页
   ·流动污染源污染状况第37-55页
     ·首义路监测点第37-43页
     ·彭刘杨路监测点第43-49页
     ·武珞路监测点第49-55页
     ·流动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状况小结第55页
   ·固定污染源污染状况第55-64页
     ·固定点源第55-59页
     ·固定面源第59-64页
     ·固定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状况小结第64页
   ·研究区域大气环境中TSP浓度的测定第64-65页
   ·研究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第65-66页
第5章 研究区域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第66-71页
   ·大气污染成因分析第66-67页
     ·地形和气象因素的影响第66-67页
     ·污染物成因分析第67页
   ·研究区域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第67-71页
     ·加强交通综合管理第68页
     ·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第68-69页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第69-70页
     ·加强扬尘治理第70页
     ·加强绿化第70页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第70-71页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1 武汉市方位图第77-78页
附录2 武汉市城市规划图第78-79页
附录3 阅马场平面图及监测点布置图第79-80页
附录4 污染物排放系数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第80-83页
致谢第83-8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痛可舒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局部病灶作用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腺病毒携带的MDA-7/IL-24基因选择性杀伤肝癌细胞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