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上编 | 第8-37页 |
引言 | 第9页 |
第一章 “销魂一曲云谿水,坐阅春光十九年” | 第9-14页 |
第一节 常州独特的人文景观 | 第9-11页 |
第二节 读书授徒于乡里(乾隆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五年) | 第11-14页 |
第二章 “读书只欲究世务,放笔安肯为词章” | 第14-18页 |
第一节 入朱筠幕(乾隆三十六至乾隆三十八年)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游幕东南(乾隆三十九年至乾隆四十三年) | 第16-18页 |
第三章 “他日故巢相忆处,好寻芳草寄卷施” | 第18-21页 |
第一节 北上京师(乾隆四十四至乾隆四十六年)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入毕沅幕(乾隆四十六至乾隆五十五年) | 第19-21页 |
第四章 “科名通显宜经世,诗酒流连莫负官” | 第21-27页 |
第一节 翰林编修(乾隆五十五年至乾隆五十七年) | 第21-24页 |
第二节 贵州学政(乾隆五十七年至乾隆六十年) | 第24-27页 |
第五章 “聊烹太古荒寒雪,尽洗平时磊落胸” | 第27-33页 |
第一节 慷慨议政(嘉庆元年至嘉庆四年) | 第27-31页 |
第二节 伊犁途次(嘉庆四年至嘉庆五年) | 第31-33页 |
第六章 “雪窖冰天归戍客,琼楼玉宇谪仙人”——枕葄坟典管领湖山(嘉庆五年至嘉庆十四年) | 第33-37页 |
下编 | 第37-59页 |
第一章 《北江诗话》创作缘起及年代 | 第38-41页 |
第二章 “吟咏以性情为主”——洪亮吉论诗宗旨 | 第41-46页 |
第三章 “性情、学识、品格”兼备的评诗标准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洪亮吉对清前中期各诗派的评价 | 第48-54页 |
第五章 洪亮吉对乾嘉诗人的评价 | 第54-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注释 | 第6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80页 |
中文摘要 | 第80-82页 |
英文摘要 | 第82-84页 |
后记 | 第84-85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