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论文

《申报月刊》关于中国现代化模式的讨论--以1933年为中心的个案分析

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一、近代中国知识阶层的形成及其对现代化问题的探索第10-15页
 (一) 近代中国知识阶层的形成第10-13页
  1. 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的分化第10-11页
  2. 近代教育的普及第11页
  3. 社会主流思想的转变第11-12页
  4. 科举制度的废除第12-13页
 (二) 知识阶层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探索第13-15页
二、1933 年7月《申报月刊》关于现代化模式的讨论第15-24页
 (一) 《申报月刊》对三种现代化模式的讨论第15-22页
  1. 个人资本主义模式第15-17页
  2. 社会主义模式第17-20页
  3. 非资本主义模式第20-22页
 (二) 非资本主义模式的具体内容第22-24页
三、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与非资本主义模式的趋同第24-31页
 (一) 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第24-27页
  1. 发展工业,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第25页
  2. 在国家可控制范围内发展私人资本第25-26页
  3. 进行土地改革第26-27页
 (二) 新民主主义理论与非资本主义两种现代化模式的趋同第27-31页
  1. 两种模式都认为现代化的本质就是工业化第27页
  2. 两种模式都主张政治问题的解决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前提第27-28页
  3. 两种模式在政治上都反对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专政第28页
  4. 两种模式都强调经济发展计划化的重要性第28-29页
  5. 两种模式都主张改变中国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第29页
  6. 两种模式都主张“节制资本”,克服私人资本的弊端第29-31页
结论第31-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后记第35页

论文共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M23-H1与IGF-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下一篇:HLJ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