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工程论文--水下管道论文

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试验与数值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19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7-19页
2 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试验相似关系、试验条件及试验数据处理第19-30页
   ·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试验的相似关系第19-22页
   ·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试验条件第22-27页
     ·试验设备第22-23页
     ·管线模型第23-24页
     ·试验波流要素第24-25页
     ·平底固床上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试验布置第25-26页
     ·冲蚀固床地形上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试验布置第26-27页
   ·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试验的数据处理第27-30页
3 平底固床上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试验研究第30-53页
   ·规则波作用下试验研究第30-40页
     ·动力响应的应变时间过程线第30-31页
     ·应变幅沿跨长的分布第31-35页
     ·顺向与垂向动力响应联合作用第35页
     ·悬跨高度、柯西数对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的影响第35-40页
   ·不规则波作用下试验研究第40-45页
     ·动力响应的应变时间过程线第40-41页
     ·有效应变幅沿跨长的分布第41-42页
     ·顺向与垂向动力响应联合作用第42-43页
     ·悬跨高度、柯西数对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的影响第43-45页
   ·水流作用下试验研究第45-51页
     ·动力响应的应变时间过程线第46页
     ·均方根应变幅沿跨长的分布第46-47页
     ·折减速度对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的影响第47-48页
     ·悬跨高度对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的影响第48-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4 冲蚀固床地形上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试验研究第53-70页
   ·规则波作用下试验研究第53-61页
     ·动力响应的应变时间过程线第53-54页
     ·应变幅沿跨长的分布第54-55页
     ·冲坑长度、柯西数对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的影响第55-61页
   ·不规则波作用下试验研究第61-65页
     ·动力响应的应变时间过程线第61-62页
     ·有效应变幅沿跨长的分布第62-63页
     ·冲坑长度、柯西数对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的影响第63-65页
   ·水流作用下试验研究第65-68页
     ·动力响应的应变时间过程线第65-66页
     ·均方根应变幅沿跨长的分布第66页
     ·冲坑长度、折减速度对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的影响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5 波浪与内流作用下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第70-101页
   ·数学模型建立第70-76页
     ·管线结构的控制方程第70页
     ·管线上波浪力的计算方法第70-71页
     ·管内流体的控制方程第71-72页
     ·控制方程的有限元求解第72页
     ·空间数值离散第72-74页
     ·支承条件、结构阻尼及附加质量第74-76页
     ·流固耦合边界条件及计算方法第76页
   ·波浪作用下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第76-90页
     ·数值计算参数第76-80页
     ·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第80-89页
     ·数值计算结果第89-90页
     ·小结第90页
   ·内流对悬跨海底管线动力响应影响的数值模拟第90-99页
     ·数值计算参数第91页
     ·数值结果与理论解比较第91-93页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第93-99页
     ·小结第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6 翼板扰流器对管线动力响应影响的数值模拟第101-120页
   ·数学模型建立第101-105页
     ·控制方程第101-102页
     ·边界条件第102页
     ·网格控制与计算方法第102-105页
   ·数值计算参数第105-106页
   ·数值模型的验证第106-108页
   ·数值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第108-119页
     ·尾流场涡旋结构分析第108-111页
     ·振动幅度分析第111-117页
     ·受力分析第117-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7 结论第120-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30-131页
创新点摘要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LK和α-SMA在实验性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和意义
下一篇:倒立摆控制与网络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