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本质认识 | 第9-16页 |
第一节 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轨迹考察 | 第9-11页 |
一、国际航运中心雏形的出现 | 第9-10页 |
二、西欧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 | 第10页 |
三、北美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 | 第10-11页 |
四、亚洲航运中心的形成 | 第11页 |
第二节 现代国际航运中心含义新界定 | 第11-15页 |
一、国际航运中心定义的新思考 | 第11-12页 |
二、国际航运中心新定义界定的理由 | 第12-14页 |
三、国际航运中心的本质特征分析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模问题分析 | 第16-25页 |
第一节 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规划概况 | 第16-18页 |
一、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指导思想 | 第16页 |
二、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目标 | 第16-17页 |
三、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现状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对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模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18-24页 |
一、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规划不合理之处 | 第18-19页 |
二、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 第19页 |
三、规划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内容不足 | 第19-20页 |
四、经济社会发展平衡问题 | 第20-21页 |
五、规划盲目建设问题之一:“大而全、小而全”建设 | 第21-23页 |
六、规划盲目建设问题之二:新一轮重复建设正在形成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模问题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大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规模适度性的实证分析 | 第25-42页 |
第一节 预测方法概述 | 第25-27页 |
一、主观概率法 | 第25-26页 |
二、专家调查法 | 第26页 |
三、货源调查法 | 第26页 |
四、相关分析法 | 第26页 |
五、时间序列法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大连港货物吞吐量发展预测 | 第27-35页 |
一、指数趋势模型预测 | 第27-30页 |
二、灰色GM(1,1)模型预测 | 第30-34页 |
三、组合模型预测 | 第34-35页 |
第三节 主要专业码头货物吞吐量发展预测 | 第35-37页 |
第四节 对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基于统计数据的评价 | 第37-42页 |
一、主要码头建设规划目标量 | 第37-38页 |
二、规划规模与预测规模的对比 | 第38-40页 |
三、资源可行性和综合发展分析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对调整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的建议 | 第42-52页 |
第一节 从短期到中、长期逐步推进规划 | 第42页 |
第二节 辽宁港口群资源整合 | 第42-45页 |
一、明确港口定位,错位发展 | 第43页 |
二、发展跨地区经营,鼓励多元化融资 | 第43-44页 |
三、构建省级准官方协调平台 | 第44-45页 |
第三节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 | 第45-46页 |
一、按照大连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来规划大连航运中心发展目标 | 第45页 |
二、培育大连航运中心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 第45-46页 |
三、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 第46页 |
第四节 修正竞争策略 | 第46-47页 |
第五节 做强港口核心功能区、建设配套中小港口群 | 第47-48页 |
一、立足长远规划和建设大连湾 | 第47-48页 |
二、合理发展地方港口和企业码头 | 第48页 |
三、打造核心竞争力 | 第48页 |
第六节 走专业化港口发展道路 | 第48-49页 |
第七节 建立服务齐全的航运环境 | 第49-52页 |
一、政策法律环境 | 第49-50页 |
二、船舶服务环境 | 第50页 |
三、金融服务环境 | 第50页 |
四、构筑口岸服务网络和口岸信息网络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