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1 导言 | 第7-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 ·论文结构 | 第9-10页 |
| 2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 第10-21页 |
| ·盈余管理的概念 | 第10-11页 |
| ·国外学者给出的盈余管理的概念 | 第10页 |
| ·国内学者给出的盈余管理的概念 | 第10-11页 |
| ·盈余管理概念之我见 | 第11页 |
| ·盈余管理的特征 | 第11-12页 |
| ·盈余管理的利弊分析 | 第12-15页 |
| ·盈余管理的益处 | 第13-14页 |
| ·盈余管理的弊端 | 第14-15页 |
|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 第15-21页 |
| ·国外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 第15-17页 |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 第17-21页 |
| 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策略、手段和识别 | 第21-40页 |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策略 | 第21-23页 |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 第23-36页 |
| ·利用关联方交易 | 第23-26页 |
| ·利用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 第26-32页 |
| ·盈余管理的其他常用手段 | 第32-36页 |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 | 第36-40页 |
| ·不良资产剔除法 | 第36-37页 |
| ·异常利润剔除法 | 第37页 |
| ·关联交易剔除法 | 第37页 |
| ·现金流量分析法 | 第37-38页 |
|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分析法 | 第38页 |
| ·审计报告分析法 | 第38-39页 |
| ·公司管理当局说明书分析法 | 第39页 |
| ·公司环境信号分析法 | 第39-40页 |
| 4 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 第40-52页 |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40-42页 |
|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 | 第40-41页 |
| ·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抑制盈余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 | 第41-42页 |
| ·继续完善会计准则 | 第42-45页 |
| ·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的博弈关系 | 第42-43页 |
| ·从会计角度提出的盈余管理治理对策 | 第43-45页 |
| ·加强和完善审计监督和证券监督 | 第45-50页 |
| ·加强和完善审计监督 | 第45-48页 |
| ·改进和加强证监部门监管 | 第48-50页 |
| ·处理好法治与德治、惩办与教育的关系 | 第50-52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