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普适计算的中间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现有计算机技术的不足 | 第11页 |
| ·普适计算的提出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 第2章 普适计算 | 第15-25页 |
| ·普适计算的概念 | 第15-16页 |
| ·普适计算的定义 | 第15-16页 |
| ·普适计算的特点 | 第16页 |
| ·普适计算带来的挑战 | 第16-17页 |
| ·普适计算系统软件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 ·支持普适计算的系统的比较 | 第18-25页 |
| ·Jini技术 | 第19-20页 |
| ·AURU | 第20-21页 |
| ·Gaia | 第21-23页 |
| ·Centaurus | 第23-25页 |
| 第3章 中间件技术 | 第25-35页 |
| ·中间件的概念 | 第25-30页 |
| ·中间件的定义 | 第25-26页 |
| ·中间件的分类 | 第26-30页 |
| ·中间件的体系结构 | 第30-31页 |
| ·中间件技术的构件模型 | 第31-33页 |
| ·普适计算中间件的架构要求 | 第33-35页 |
| 第4章 面向普适计算的中间件的模型设计及接口实现 | 第35-56页 |
| ·系统整体结构的设计 | 第35-37页 |
| ·动态绑定层 | 第37-39页 |
| ·绑定模型 | 第37-38页 |
| ·控制和仲裁模块 | 第38页 |
| ·绑定管理模块和需求管理模块 | 第38页 |
| ·接口实现 | 第38-39页 |
| ·服务发现层 | 第39-47页 |
| ·服务发现层的组件模块 | 第39-40页 |
| ·核心服务 | 第40-42页 |
| ·对等体发现 | 第42-43页 |
| ·对等体服务 | 第43-44页 |
| ·服务和模块接口实现 | 第44-45页 |
| ·服务的发布 | 第45-47页 |
| ·上下文感知层 | 第47-55页 |
| ·上下文感知计算 | 第47-49页 |
| ·上下文感知层的结构 | 第49页 |
| ·上下文感知层的组建模块 | 第49-51页 |
| ·上下文感知层各组件的功能 | 第51-54页 |
| ·上下文感知层的接口实现 | 第54-55页 |
| ·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55-56页 |
| 第5章 性能分析与结论 | 第56-59页 |
| ·性能分析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第6章 结束语 | 第59-61页 |
| ·本文的工作总结 | 第59页 |
| ·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