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6页 |
引言 | 第16-29页 |
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9页 |
第一章 灌水量对小麦需水特性和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 第29-7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77页 |
·灌水量对土壤水分变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 第35-42页 |
·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含量的时空变化 | 第35-38页 |
·播种前土壤水分含量 | 第35页 |
·冬前期土壤水分含量 | 第35页 |
·拔节期土壤水分含量 | 第35-37页 |
·开花期土壤水分含量 | 第37页 |
·成熟期土壤水分含量 | 第37-38页 |
·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与籽粒产量的关系 | 第38-42页 |
·冬前期至开花期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变化 | 第39-40页 |
·开花期至成熟期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与籽粒产量 | 第40-42页 |
·灌水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对耗水量和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对群体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3页 |
·对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灌水量对麦田耗水特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不同生育阶段内的耗水量、耗水模系数和日耗水量 | 第44-46页 |
·耗水量的水分来源及其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 | 第46页 |
·灌水量对小麦—土壤氮素循环的影响 | 第46-57页 |
·对不同生育时期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46-50页 |
·冬前期 0-200cm 土层土壤 NO_3~--N 含量 | 第46-47页 |
·拔节期 0-200cm 土层土壤 NO_3~--N 含量 | 第47-48页 |
·开花期 0-200cm 土层土壤 NO_3~--N 含量 | 第48-49页 |
·成熟期 0-200cm 土层土壤 NO_3~--N 含量 | 第49-50页 |
·对植株氮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 第50-55页 |
·对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对植株中不同来源氮素吸收的影响 | 第51-55页 |
·对肥料氮在各器官中分配的影响 | 第55-56页 |
·开花期肥料氮在各器官中的分配 | 第55页 |
·成熟期肥料氮在各器官中的分配 | 第55页 |
·开花期和成熟期不同来源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 | 第55-56页 |
·底施氮肥和追施氮肥的肥料利用效率 | 第56页 |
·对小麦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对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对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的影响 | 第57页 |
·灌水量对小麦光合作用及碳水化合物形成的影响 | 第57-65页 |
·对开花后旗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旗叶光合速率 | 第57-58页 |
·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 | 第58-59页 |
·对旗叶蔗糖含量和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59-61页 |
·旗叶蔗糖含量 | 第59-60页 |
·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 | 第60-61页 |
·对倒二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第61-65页 |
·倒二茎鞘可溶性总糖含量 | 第61-62页 |
·倒二茎鞘果糖含量 | 第62页 |
·倒二茎鞘DP≥4 果聚糖含量 | 第62-63页 |
·倒二茎鞘DP=3 果聚糖含量 | 第63-65页 |
·灌水量对小麦品质及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65-72页 |
·对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的影响 | 第65-66页 |
·对籽粒蛋白质及组分含量和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66-70页 |
·对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 第66页 |
·对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对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及谷/醇比的影响 | 第67页 |
·对麦谷蛋白组分含量及HMW/LMW 的影响 | 第67-68页 |
·对醇溶蛋白组分含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对旗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69页 |
·对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第69-70页 |
·对旗叶内肽酶活性的影响 | 第70页 |
·对籽粒淀粉及组分含量和有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70-72页 |
·对成熟期小麦淀粉及组分含量的影响 | 第70-71页 |
·对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第71页 |
·对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第71-72页 |
·灌水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 第72-77页 |
·对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72-73页 |
·对开花期与成熟期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分配的影响 | 第73-74页 |
·开花期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 | 第73页 |
·成熟期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 | 第73-74页 |
·对开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的影响 | 第74-75页 |
·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 第75-77页 |
第二章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影响 | 第77-8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7-8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1-88页 |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 第81-82页 |
·对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 第81页 |
·对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各组分含量的影响 | 第81-82页 |
·对面粉湿面筋含量和粉质仪参数的影响 | 第82页 |
·施氮量对旗叶氮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 第82-83页 |
·对旗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82-83页 |
·对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第83页 |
·对旗叶内肽酶活性的影响 | 第83页 |
·施氮量对淀粉及其组分含量和支/直比值的影响 | 第83-85页 |
·施氮量对旗叶蔗糖含量及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第85页 |
·施氮量对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85-88页 |
讨论 | 第8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