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 引言 | 第12-22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依据和背景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关于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研究 | 第13-16页 |
·关于风险预警的研究 | 第16-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21-22页 |
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相关理论概述 | 第22-27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概述 | 第22-24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 | 第22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分类 | 第22-23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特征 | 第23-24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的内涵 | 第24-26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的涵义 | 第24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的功能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分析 | 第27-36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存贷差持续扩大 | 第27-28页 |
·存贷款期限结构不匹配 | 第28-29页 |
·信贷资产质量低带来流动性压力 | 第29页 |
·流动比率处于高位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分析 | 第30-33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内部诱因 | 第30-32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外部因素 | 第32-33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流动性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 第33页 |
·内控系统不完善 | 第33-34页 |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不尽合理 | 第34页 |
·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受限 | 第34-35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的必要性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6-43页 |
·目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衡量指标 | 第36-38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8-40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8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8-40页 |
·预警界限的设计 | 第40-42页 |
·预警界限的划分 | 第40-41页 |
·预警级别设置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 第43-50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评估 | 第43-46页 |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 | 第43-44页 |
·主成分分析的主要内容 | 第44-46页 |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可行性 | 第46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模型 | 第46-48页 |
·BP 神经网络模型概述 | 第46-47页 |
·BP 神经网络模型的建模原理 | 第47页 |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BP 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运用BP 神经网络进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的可行性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实证分析 | 第50-58页 |
·样本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第50-51页 |
·预警指标的正态性检验 | 第51-52页 |
·样本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评估 | 第52-55页 |
·主成分分析的过程 | 第52-54页 |
·主成分分析的结果 | 第54-55页 |
·流动性风险判定 | 第55页 |
·样本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模型实证分析 | 第55-57页 |
·BP 网络模型设计 | 第55-56页 |
·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未来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66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