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 引言 | 第12-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刻不容缓 | 第12-13页 |
·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支持严重不足 | 第13页 |
·农民专业合作运动蓬勃发展 | 第13-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5-18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文章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21-23页 |
·创新点 | 第21-22页 |
·不足 | 第22-23页 |
1 正规金融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23-34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3-27页 |
·正规金融 | 第23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23-24页 |
·利益分配 | 第24-27页 |
·正规金融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依据 | 第27-29页 |
·正规金融进驻农村市场需要合适的中介组织 | 第27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合担当金融中介 | 第27-28页 |
·正规金融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产生双赢效果 | 第28-29页 |
·正规金融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29-34页 |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 第29-32页 |
·金融中介理论 | 第32-34页 |
2 正规金融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分析 | 第34-51页 |
·合作案例的选取 | 第34-37页 |
·选择标准 | 第34-35页 |
·案例分布情况 | 第35-37页 |
·合作流程 | 第37-38页 |
·社员信用等级的评定 | 第38-42页 |
·正规金融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评级 | 第38-40页 |
·正规金融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评级 | 第40-41页 |
·引入专业机构进行评级 | 第41-42页 |
·贷款支持方式——担保贷款 | 第42-47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担保 | 第42-44页 |
·政府支持信用担保机构为合作社社员提供担保 | 第44-46页 |
·龙头企业为合作社社员提供担保 | 第46-47页 |
·保险公司为合作社社员提供担保 | 第47页 |
·贷后监督和管理 | 第47-50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监督和管理贷款 | 第48-49页 |
·龙头企业监督和管理贷款 | 第49页 |
·其他部门或机构监督和管理贷款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3 正规金融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的利益分配 | 第51-67页 |
·股权制下的利益分配 | 第51-59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51-54页 |
·利益的分配 | 第54-57页 |
·股权制方式的适用性 | 第57-59页 |
·合约制下的利益分配 | 第59-65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59-63页 |
·利益的分配 | 第63-64页 |
·合约制方式的适用性 | 第64-65页 |
·对股权制与合约制的比较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4 社旗县农村信用社+“小杂粮”合作社+社员利益分配案例分析 | 第67-75页 |
·社旗县基本情况 | 第67-69页 |
·以杂粮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发展 | 第67-68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 第68-69页 |
·社旗县农村信用社+“小杂粮”合作社+社员合作模式 | 第69-71页 |
·“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简介 | 第69页 |
·社旗模式介绍 | 第69-70页 |
·社旗模式下的贷款流程 | 第70-71页 |
·社旗模式下三方的利益分配 | 第71-74页 |
·对社员信用等级的评定 | 第71-72页 |
·对贷款发放的风险控制 | 第72-73页 |
·对贷款利率的要求 | 第73-74页 |
·对社旗模式利益分配的评价 | 第74-75页 |
·社旗模式利益分配的创新 | 第74-75页 |
·社旗模式利益分配存在的不足 | 第75页 |
5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75-78页 |
·研究结论 | 第75-77页 |
·政策建议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个人简历 | 第83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