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引言 | 第8页 |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 第8-12页 |
·Pushover分析方法的用途 | 第12页 |
·Pushover分析方法目前所遇到的问题 | 第12-13页 |
·能力谱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概况 | 第13-16页 |
·能力谱方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19-29页 |
·概述 | 第19页 |
·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 | 第19-22页 |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定义 | 第19页 |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原理 | 第19-20页 |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 | 第20页 |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公式推导 | 第20-22页 |
·几种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比较 | 第22-29页 |
·等效位移系数法(NSP) | 第23-26页 |
·能力谱方法(CSM) | 第26页 |
·N2方法 | 第26-29页 |
第3章 能力谱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29-38页 |
·能力谱方法方法的基本概念 | 第29-35页 |
·ATC-40能力谱方法 | 第29页 |
·ATC-40能力谱的主要思想及实施过程 | 第29-32页 |
·能力谱方法(CSM) | 第32页 |
·能力谱曲线 | 第32-34页 |
·需求曲线-响应谱 | 第34页 |
·能力与需求 | 第34-35页 |
·能力谱方法的发展 | 第35-36页 |
·能力谱方法的评述 | 第36-38页 |
·能力谱方法与以力为基础和以位移为基础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关系 | 第36-37页 |
·考虑累计损伤的能力谱方法 | 第37页 |
·能力谱对应的非线性变形模式 | 第37-38页 |
第4章 改进的能力谱方法 | 第38-62页 |
·概述 | 第38页 |
·Pushover方法的基本假定及存在的缺陷 | 第38-42页 |
·模态Pushover方法(MPA) | 第42-47页 |
·MPA的研究 | 第42-43页 |
·模态Pushover方法的步骤 | 第43-47页 |
·改进的模态Pushover方法 | 第47-52页 |
·参与计算振型数的确定 | 第47-48页 |
·侧向力加载模式及推覆分析 | 第48-49页 |
·目标位移的确定 | 第49-52页 |
·算例及其分析 | 第52-61页 |
·工程概述 | 第52页 |
·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 第52-57页 |
·本文改进的Pushover方法 | 第57-58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8-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第5章 静力弹塑性方法其他问题的探讨 | 第62-67页 |
·概述 | 第62页 |
·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的探讨 | 第62-64页 |
·竖向不规则建筑结构 | 第62-63页 |
·平面不规则建筑结构 | 第63-64页 |
·高层建筑结构二次效应分析 | 第64-6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