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理论及实践概述 | 第13-29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政策性金融的概念 | 第13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概念 | 第13-14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产生和发展是农业生产经济特性的客观需要 | 第14-16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对市场调节局限性的有效补充 | 第16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特征 | 第16-19页 |
·经营方向的政策性 | 第16-17页 |
·经营目标的非盈利性 | 第17页 |
·经营范围的界定性 | 第17页 |
·资金来源的稳定性 | 第17-18页 |
·资金运用的优惠性 | 第18页 |
·利益补偿的确定性 | 第18页 |
·与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的互补性特征 | 第18-19页 |
·法律规定的特殊性 | 第19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功能 | 第19-20页 |
·融资功能 | 第19页 |
·弥补功能 | 第19页 |
·扶持功能 | 第19-20页 |
·倡导功能 | 第20页 |
·服务功能 | 第20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经营原则 | 第20-21页 |
·政策性原则 | 第20页 |
·安全性原则 | 第20-21页 |
·保本微利性原则 | 第21页 |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状况和实践经验 | 第21-29页 |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简介 | 第21-24页 |
·近年来农业政策性金融变化与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变化的主要原因 | 第25-26页 |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 第26-29页 |
第三章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历史、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9-37页 |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历史、现状 | 第29-31页 |
·农发行成立的背景 | 第29-30页 |
·农发行的发展历程 | 第30-31页 |
·对农发行作用的基本评价 | 第31-32页 |
·农发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2-37页 |
·运管缺乏独立的法律支持 | 第32页 |
·未切断与基础货币的资金联系 | 第32-33页 |
·效益欠佳加大了财政负担 | 第33-34页 |
·财政性支农职能作用弱化 | 第34-35页 |
·组织体制不顺,自身经营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利益补偿不足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改革思路与建议 | 第37-50页 |
·农发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必要性 | 第37-39页 |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弥补市场机制缺陷,政府实施经济调控,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 | 第37-38页 |
·农发行是建立国家农业支持和保护制度,形成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增加农业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 第38页 |
·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是建设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实现快又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38-39页 |
·明确目标与改革原则 | 第39-40页 |
·总体目标 | 第39页 |
·改革原则 | 第39-40页 |
·改革思路及措施 | 第40-50页 |
·优化外部经营环境,助推农发行快速发展 | 第40-41页 |
·建立健全多元稳定的筹资机制 | 第41-42页 |
·加快业务创新,建立多元化的支农格局 | 第42-45页 |
·加快管理创新,完善经营机制 | 第45-48页 |
·加大力度实施人才战略 | 第48-49页 |
·加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0-53页 |
·主要结论 | 第50页 |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50-51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51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1-5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