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炼油工艺过程论文

磷钨酸系列催化剂制备与对柴油的氧化脱硫性能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22页
   ·引言第8页
   ·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第8-10页
     ·典型的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和脱硫技术第9-10页
   ·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第10-16页
     ·吸附脱硫法第10-12页
     ·烷基化脱硫技术第12页
     ·氧化脱硫法第12-16页
     ·络合脱硫法第16页
     ·生物脱硫法第16页
   ·杂多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6-20页
     ·杂多酸化合物的类型及结构第17-20页
   ·杂多化合物的酸性与氧化还原性第20页
   ·杂多化合物的独特的反应介质第20-21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2-31页
   ·实验材料第22-23页
     ·实验试剂第22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22-23页
   ·含硫量的检测方法第23-25页
     ·库仑仪测定含硫量的原理第23页
     ·KI溶液的配制第23页
     ·缓冲溶液的配制第23-24页
     ·电解池内溶液的配制第24页
     ·有机硫标准溶液的配制第24页
     ·测定样品含硫量的步骤第24-25页
     ·校正曲线的绘制第25页
   ·库仑仪使用注意事项第25页
   ·催化剂的傅立叶红外(FT-IR)光谱表征第25-26页
   ·氧化剂的制备第26-27页
     ·12-磷钨酸的制备第26页
     ·磷钨酸季铵盐的制备第26-27页
     ·过氧磷钨酸季铵盐的制备第27页
     ·磷钨酸季铵盐在AlMCM-41 上的负载第27页
   ·吸附剂的制备第27页
   ·模拟柴油的配制第27-28页
   ·氧化-吸附脱硫实验步骤第28-29页
     ·柴油的氧化过程第28页
     ·吸附剂的装填第28-29页
     ·吸附脱硫实验第29页
   ·氧化-萃取脱硫实验步骤第29页
     ·柴油的氧化萃取过程第29页
     ·催化剂的再生第29页
   ·氧化-萃取脱硫的工艺流程第29-31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1-50页
   ·氧化-吸附脱硫和吸附脱硫的初步探索第31-32页
   ·模拟柴油的氧化脱硫性能研究第32-33页
     ·H_2O_2的用量对模拟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第32-33页
     ·反应温度对模拟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第33页
   ·磷钨酸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操作条件的优化第33-38页
     ·磷钨酸用量对工业柴油氧化脱硫的影响第34-35页
     ·氧化剂的用量对工业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第35页
     ·反应温度对工业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第35-36页
     ·反应时间对工业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第36-37页
     ·CTAB的量对工业柴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37-38页
     ·小结第38页
   ·负载型磷钨酸季铵盐为催化剂的氧化脱硫过程研究第38-41页
     ·负载型磷钨酸季铵盐催化剂用量对工业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第38-39页
     ·氧化剂的用量对工业柴油脱硫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反应时间对工业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第40-41页
     ·反应温度对工业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第41页
     ·小结第41页
   ·磷钨酸季铵盐和过氧磷钨酸季铵盐氧化脱硫操作条件优选第41-45页
     ·催化剂的用量对工业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第41-42页
     ·H_2O_2的量分别对两种催化剂下的工业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第42-43页
     ·反应温度对工业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第43-44页
     ·反应时间对工业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第44-45页
     ·过氧磷钨酸季铵盐重复使用的催化性能考察第45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45-50页
     ·磷钨酸的FT-IR表征第45-46页
     ·磷钨酸季铵盐的FT-IR表征第46-48页
     ·磷钨酸季铵盐负载在AlMCM-41 的红外谱图第48页
     ·过氧磷钨酸季铵盐的红外谱图第48-49页
     ·使用后的过氧磷钨酸季铵盐的红外谱图第49-50页
第四章 总结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BR工艺在旅客列车集便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设计及其在铁基耐蚀合金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