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偏压双连拱隧道管棚预支护参数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超前预支护加固技术的分类 | 第11-14页 |
·超前锚杆 | 第11-12页 |
·超前小导管 | 第12页 |
·水平旋喷注浆 | 第12-13页 |
·机械预切槽法 | 第13页 |
·预衬砌法 | 第13-14页 |
·超前管棚法 | 第14页 |
·管棚在国内外施工中的应用实例 | 第14-17页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7-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地层预加固参数研究 | 第18-19页 |
·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2 管棚设计和施工方法概论 | 第20-29页 |
·管棚的用途 | 第20-21页 |
·管棚的形状 | 第21-22页 |
·管棚的设计方法 | 第22-23页 |
·管棚的适用条件及施工范围的确定 | 第22页 |
·钢管类型 | 第22页 |
·钢管间距 | 第22-23页 |
·管棚的施工工艺 | 第23-28页 |
·管棚施工计划 | 第23-24页 |
·水平钻孔及打入钢管 | 第24页 |
·钢管周围地层注浆 | 第24页 |
·钻孔及注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24-27页 |
·隧道开挖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管棚支护作用机理 | 第29-37页 |
·管棚预支护原理分析 | 第29-31页 |
·管棚支护结构的特点 | 第29-30页 |
·管棚支护作用原理分析 | 第30-31页 |
·管棚的作用机理 | 第31-34页 |
·管棚支护结构的受力与计算 | 第31-32页 |
·管棚的加固作用机理 | 第32-34页 |
·超前管棚结构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基本观点 | 第34-35页 |
·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偏压双连拱隧道管棚预支护参数分析 | 第37-56页 |
·概述 | 第37页 |
·FLAC 中管棚力学模型的实现及参数的选取 | 第37-39页 |
·管棚力学模型的实现 | 第37-38页 |
·管棚注浆效果的实现 | 第38页 |
·管棚参数的选取 | 第38-39页 |
·偏压双连拱隧道管棚参数分析 | 第39-54页 |
·偏压双连拱隧道的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39-42页 |
·钢管环向间距对支护效果的影响 | 第42-44页 |
·管棚钢管直径对支护效果的影响 | 第44-48页 |
·管棚在围岩中剩余长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管棚力学模型对支护效果的影响 | 第49-51页 |
·开挖进尺对管棚支护效果的影响 | 第51-53页 |
·台阶长度对管棚支护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5 富溪隧道管棚数值模拟 | 第56-62页 |
·富溪隧道工程概况 | 第56-57页 |
·地质概况 | 第56页 |
·设计施工方案 | 第56-57页 |
·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 | 第57页 |
·计算模型 | 第57页 |
·计算参数 | 第57页 |
·富溪隧道管棚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管棚支护效果分析 | 第57-59页 |
·管棚设计参数与优化参数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59页 |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