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契约附随义务研究

内容提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27页
第一章 导论第27-48页
 第一节 契约义务的构造:现代债法之重要课题第28-31页
  一. 以权利为本位的民法和以义务为主线的债法第28-29页
  二. 契约义务的构造:现代债法之重要课题第29-31页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第31-42页
  一. 感触与冲动:源于三个典型案例第31-37页
  二. 附随义务理论的研究现状第37-39页
  三. 我国实务界对附随义务的把握和态度第39-40页
  四. 本文研究附随义务的意义第40-42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第42-48页
  一. 本文的研究范围第42-43页
  二.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43-46页
  三. 附注:有关用语的说明第46-48页
第二章 概念论:契约附随义务的理论界定第48-98页
 第一节 契约附随义务的概念分析第49-67页
  一. “附随义务”用语的选择第49-50页
  二. 关于附随义务涵义的不同观点第50-54页
  三. 笔者对争议之点的简单分析第54-62页
  四. 本文对附随义务的界定第62-67页
 第二节 附随义务与先契约义务的比较第67-70页
  一. 先契约义务概述第67-68页
  二. 先契约义务与附随义务第68-70页
 第三节 附随义务与后契约义务的关系第70-76页
  一. 后契约义务概述第70-72页
  二. 后契约义务与附随义务第72-75页
  三. 再思考:“后契约义务”实为“主给付义务后之义务”第75-76页
 第四节 附随义务与给付义务的比较第76-87页
  一. 附随义务与主给付义务第76-80页
  二. 附随义务与从给付义务第80-85页
  三. 附随义务与给付义务区分示例第85-87页
 第五节 附随义务与不真正义务的比较第87-91页
  一. 何为“不真正义务”第87页
  二. “不真正义务”之“不真正性”第87-88页
  三. 不真正义务之“入法”第88-89页
  四. 不真正义务与附随义务之区分及其相对性第89-90页
  五. 关于保险法上危险增加通知义务的性质分析第90-91页
 第六节 附论:关于“从民法的附随义务到经济法的基本义务”之命题第91-98页
  一. 命题的基本内容第91-94页
  二. 对命题的简单评价第94-98页
第三章 历史论:契约附随义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98-129页
 第一节 过程论:积极侵害债权与附随义务理论的形成第99-104页
  一. 德国附随义务理论的形成第99-102页
  二. 德国附随义务理论形成之前的有关探索第102-104页
 第二节 原因论:附随义务理论产生的背景第104-120页
  一. 法学思潮背景:自由法运动与对概念法学的批判第104-105页
  二. 社会经济背景:现代社会生活之复杂性日益增强第105-107页
  三. 政治理念背景:协作关系意识之扩展第107-109页
  四. 法律制度背景:传统侵权法与契约法之不足第109-112页
  五. 法伦理背景:诚信原则的“超级适用”第112-115页
  六. 司法文化背景:学说和判例地位的提升第115-118页
  七. 小结第118-120页
 第三节 发展论:附随义务理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第120-129页
  一. 契约附随义务理论在各国的确立和发展第120-122页
  二. 法定化:契约附随义务发展的重要趋势第122-129页
第四章 基础论:契约附随义务的正当性解释第129-161页
 第一节 契约义务之正当化根据第130-138页
  一. 初步尝试:意志决定论或约定理论第130-131页
  二. 进一步的探讨:功利理论和信赖理论第131-132页
  三. 法社会学的视点:关系契约论第132-136页
  四. 诚信原则的引出第136-138页
 第二节 诚信原则:契约附随义务的法理基础第138-146页
  一 诚信原则:现代契约法之基本原则第138-142页
  二. 诚信原则:契约附随义务之法理基础第142-145页
  三. 附随义务的成文化并未动摇诚信原则之基础地位第145-146页
 第三节 反向论证:对附随义务基础之其他学说的评述第146-153页
  一. 交易习惯说及评述第146-148页
  二. 契约解释说及评述第148-149页
  三. 契约危险说及评述第149-150页
  四. 其他学说及评述第150-152页
  五. 小结第152-153页
 第四节 附论:附随义务与契约履行的原则第153-161页
  一. 关于契约履行原则之立法及理论的考察第153-154页
  二. 确定契约履行原则的标准第154-155页
  三. 契约履行原则的内容:全面履行第155-159页
  四. 结论第159-161页
第五章 功能论:契约附随义务的价值与功能第161-185页
 第一节 契约附随义务价值论第162-165页
  一. 现代契约法的基本价值第162-163页
  二. 附随义务对契约法价值的体现第163-165页
 第二节 契约附随义务功能论第165-169页
  一. 指导当事人正确履行契约第165页
  二. 周严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第165-166页
  三. 保护交易安全第166页
  四. 整合交易道德第166-167页
  五. 衡平和调节利益,实现实质公正第167-169页
 第三节 附随义务对契约法发展的影响第169-173页
  一. 契约法向侵权法的“位移”第169-170页
  二. 附随义务与契约法自身的发展与完善第170-173页
 第四节 契约附随义务与安全保障义务第173-185页
  一. 何为安全保障义务第173-175页
  二. 各国(地)法律的不同立场第175-177页
  三. 安全保障义务与附随义务的关系第177-181页
  四. 契约法上附随义务之独立价值第181-182页
  五. 附随义务之不可替代性:以我国法为例第182-184页
  六. 未尽的话题:契约法保护固有利益的界限第184-185页
第六章 形态论:契约附随义务的类型第185-220页
 第一节 附随义务分类概述第186-191页
  一. 以表现形态为标准分类第186页
  二. 以其他标准分类第186-189页
  三. 附随义务形态之相对化问题第189-191页
 第二节 关于附随义务形态的比较分析第191-199页
  一. 德国学理上及实务上之主要见解第191-194页
  二. 我国台湾地区理论及实务界之主要见解第194-196页
  三. 我国大陆民法学界之主要见解第196-197页
  四. 本文之见解第197-199页
 第三节 契约履行中的附随义务之具体形态第199-214页
  一. 保护义务第199-205页
  二. 通知义务第205-210页
  三. 保密义务第210-212页
  四. 其他不作为附随义务第212-214页
 第四节 关于协力义务性质的探讨第214-220页
  一. 协力义务的概念第214页
  二. 协力义务的确定第214-216页
  三. 协力义务的性质第216-220页
第七章 后果论:违反契约附随义务之效果分析第220-257页
 第一节 违反附随义务的法律后果总说第221-234页
  一. 关于附随义务违反之法律后果的立法与学说第221-224页
  二. 归责原则第224-228页
  三. 构成要件第228页
  四. 附随义务之违反与履行请求权第228-229页
  五. 附随义务之违反与同时履行抗辩权第229-230页
  六. 附随义务之违反与契约解除第230-234页
 第二节 附随义务之违反与损害赔偿第234-241页
  一. 请求权基础第234页
  二. 构成要件第234页
  三. 债权人请求损害赔偿的具体方式第234-235页
  四. 损害赔偿的范围第235-241页
 第三节 附随义务之违反与不完全给付及瑕疵担保责任第241-252页
  一. 附随义务之违反与积极侵害债权及不完全给付第241-248页
  二. 附随义务之违反与瑕疵担保责任第248-252页
 第四节 附随义务与民事责任体系之调整第252-257页
  一 民事责任体系的意义第252-253页
  二. 契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位移”第253-255页
  三. 附随义务:契约责任扩张的一个基点第255-257页
第八章 适用论:附随义务的认定第257-292页
 第一节 认定附随义务的原则和方法第258-270页
  一. 概述第258页
  二. 认定附随义务的原则第258-262页
  三. 确定契约附随义务的具体方法第262-265页
  四. 认定契约附随义务需考量的因素第265-268页
  五. 未尽的课题:学说与判例的使命第268-270页
 第二节 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第270-283页
  一. 历史与意义第270-274页
  二. 涵义与基础第274-276页
  三. 适用范围第276-280页
  四. 第三人保护与民事责任之体系第280-281页
  五. 附论:美国法上的“利益第三人担保责任”制度第281-283页
 第三节 认定附随义务之实例演练第283-292页
  一. 房屋出卖人是否负有将户口迁出的附随义务第283页
  二. 医院对患者的照顾义务第283-285页
  三. 瓷砖出卖人的附随义务第285-286页
  四. 机票代理销售公司的告知义务第286页
  五. 诉讼代理律师的附随义务第286-287页
  六. 契约当事人的不作为附随义务第287页
  七. 用人单位妥善保管与及时移交职工档案的义务第287-289页
  八. 客运合同承运人之遇险救助义务第289页
  九. 医院对患者的告知义务和保护义务第289-290页
  十. 经营者对消费者的保护义务第290-292页
第九章 结论第292-325页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见解第293-299页
  一. 关于附随义务的概念第293-294页
  二. 关于附随义务与其他概念的区分第294页
  三. 附随义务理论的历史演变第294-295页
  四. 附随义务之法理基础第295页
  五. 附随义务的功能与价值第295-296页
  六. 附随义务之形态第296页
  七. 违反附随义务之法律后果第296-297页
  八. 附随义务的认定第297-299页
 第二节 我国立法对契约附随义务的规定第299-307页
  一. 我国立法规定契约附随义务的必要性第299-300页
  二. 我国《合同法》对契约附随义务的规定第300-305页
  三. 我国其他法律对契约附随义务的规定第305-307页
 第三节 对我国契约附随义务相关规定的检讨和完善第307-316页
  一. 立法体例第307-308页
  二. 义务形态第308-309页
  三. 归责原则第309页
  四. 法律后果第309-310页
  五. 适用范围第310-312页
  六. 对我国《合同法》第92条的检讨第312-316页
 第四节 对本文“导论”所引典型案例的分析第316-325页
  一. 笔架山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第316-317页
  二. 涂某(家属)诉南昌农业银行损害赔偿纠纷案第317-318页
  三. 鞠某诉重庆农业银行储蓄合同纠纷案第318-325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325-338页
后记第338-343页

论文共3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测控信号的加密处理硬件实现
下一篇:直扩数字化接收机解扩解调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