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反洗钱信息报告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导言 | 第8-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反洗钱经济学研究的探讨 | 第9-11页 |
·金融机构与反洗钱信息报告 | 第11-13页 |
·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与论文基本框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论文基本结构和内容 | 第14-15页 |
2. 银行业反洗钱信息报告的经济学分析 | 第15-23页 |
·银行业反洗钱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 第15-17页 |
·反洗钱中的信息不对称 | 第15-16页 |
·信息不对称与银行交易信息的报告 | 第16-17页 |
·洗钱与反洗钱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17-23页 |
·洗钱的成本与收益 | 第18-20页 |
·银行业反洗钱的成本与收益 | 第20-23页 |
3. 国际银行业反洗钱信息报告的比较分析 | 第23-39页 |
·国际性组织反洗钱信息报告的相关规定 | 第23-27页 |
·联合国的反洗钱公约 | 第23-24页 |
·区域组织的框架条约 | 第24-25页 |
·专业性国际组织的相关文件 | 第25-27页 |
·美、英、澳等国银行业反洗钱信息报告的比较分析 | 第27-35页 |
·报告的模式 | 第27-29页 |
·报告的实体内容 | 第29-31页 |
·报告的金融情报机制 | 第31-32页 |
·报告的内部控制 | 第32-34页 |
·报告的金融监管 | 第34-35页 |
·报告的激励机制 | 第35页 |
·对我国银行业反洗钱信息报告的启示 | 第35-39页 |
·高水平的计算机系统是信息报告的技术基础 | 第36页 |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信息报告有效进行的前提 | 第36-37页 |
·健全的金融情报机构是信息报告的枢纽和平台 | 第37-38页 |
·成本收益的预期是信息报告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 | 第38-39页 |
4. 我国银行业反洗钱信息报告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39-53页 |
·我国银行业反洗钱信息报告的现状 | 第39-47页 |
·实施反洗钱信息报告的背景 | 第39-40页 |
·反洗钱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 | 第40-42页 |
·反洗钱信息报告的成效 | 第42-47页 |
·我国银行业反洗钱信息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7-53页 |
·报告的实体内容不尽完善 | 第47-50页 |
·报告的法律保障不够充分 | 第50-51页 |
·报告的激励机制仍未建立 | 第51-53页 |
5. 完善我国银行业反洗钱信息报告的对策建议 | 第53-62页 |
·完善报告管理办法以减少信息不对称 | 第53-55页 |
·选择适当的报告模式 | 第53-54页 |
·扩大报告的主体范围 | 第54页 |
·改进报告的种类和内容 | 第54-55页 |
·采用多样化的报告方式 | 第55页 |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以解决成本收益的失衡 | 第55-56页 |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 第56-58页 |
·在立法上扩大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 | 第56-57页 |
·立法确定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报告制度 | 第57-58页 |
·严格内控和监管以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 | 第58-62页 |
·健全并严格执行反洗钱内控制度 | 第58页 |
·加强对反洗钱工作的监管 | 第58-62页 |
注释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