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22页 |
前言 | 第22-24页 |
第一章 实验方法 | 第24-30页 |
第一节 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处理 | 第24-25页 |
·新西兰大白兔实验动物分组 | 第24页 |
·接种用VX2细胞株的制备 | 第24页 |
·改良型兔VX2肝癌模型的制备 | 第24页 |
·实验动物的处理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磁共振扫描及图像测量、数据统计 | 第25-26页 |
·磁共振扫描仪器 | 第25页 |
·磁共振扫描序列及参数选择 | 第25-26页 |
·磁共振扫描结果的测量及方法 | 第26页 |
第三节 病理标本的制备及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病理标本处理方法 | 第26-27页 |
·大体病理标本的制备及分析方法 | 第27页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标本制作及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第四节 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实验结果 | 第30-45页 |
第一节 正常对照组的病理表现及磁共振综合影像表现及结果 | 第30-33页 |
·正常对照组的尸检及形态学观察结果 | 第30页 |
·正常对照组的HE切片的光镜图像及分析结果 | 第30页 |
·正常对照组VEGF的光镜图像及分析结果 | 第30-31页 |
·正常对照组的磁共振平扫图像、增强图像 | 第31页 |
·正常对照组的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图像及统计结果 | 第31-33页 |
第二节 VX2肝癌模型的的病理表现及磁共振综合影像表现及结果 | 第33-45页 |
·兔VX2肝癌模型的尸检及形态学观察 | 第33-34页 |
·兔VX2肝癌模型HE切片的光镜结果及图像 | 第34-35页 |
·兔VX2肝癌模型的VEGF的光镜结果及图像 | 第35-36页 |
·兔VX2肝癌模型VEGF的量化数据及统计分析 | 第36页 |
·兔VX2肝癌模型的磁共振平扫图像、增强图像 | 第36-40页 |
·兔VX2肝癌模型的磁共振PWI及量化数据和统计结果 | 第40-44页 |
·兔VX2肝癌模型的磁共振PWI量化指标间的相关分析 | 第44-45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45-60页 |
第一节 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兔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模式 | 第45-47页 |
·改良型兔VX2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关于VEGF | 第48-50页 |
·VEGF的发现及结构 | 第48页 |
·VEGF的表达、生物学意义和检查技术 | 第48-49页 |
·VEGF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兔VX2肝癌模型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 | 第50-51页 |
第四节 磁共振PWI | 第51-55页 |
·磁共振PWI的原理与技术 | 第51-53页 |
·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发生、发展 | 第53-54页 |
·磁共振PWI应用 | 第54-55页 |
第五节 大体标本的病理结果与磁共振PWI的量化分析 | 第55-57页 |
·大体标本的病理结果与磁共振PWI的量化分析 | 第55-57页 |
第六节 VEGF与磁共振PWI的统计与分析 | 第57-58页 |
第七节 磁共振PWI与磁共振增强的对比分析 | 第58页 |
第八节 不足与展望 | 第58-60页 |
·病理检测技术的不足与展望 | 第58-59页 |
·磁共振PWI检查技术的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综述(一) | 第69-88页 |
肝脏肿瘤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应用及进展 | 第69-88页 |
综述(二) | 第88-95页 |
肝脏CT灌注成像研究及应用 | 第88-95页 |
附录 | 第95-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96-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第一军医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