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

哲学视域中法的语言和思维层次

导论第1-17页
 一、当代法哲学面临的基本理论困境及其表现第9-10页
 二、法哲学基本理论困境的哲学理论根源第10-11页
 三、问题研究的哲学视角第11-13页
 四、以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形式把握不同的对象世界第13-17页
第一章 古希腊哲学关于思维、语言和存在的层次思想第17-52页
 一、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关于思维、语言和对象的层次思想第17-24页
  1、赫拉克里特和巴门尼德的思维、语言和存在的层次思想萌芽第17-19页
  2、智者派的常识思维、日常语言和生活世界第19-24页
 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关于思维、语言和对象的层次思想第24-33页
  1、苏格拉底关于思维、语言和对象的层次思想第25-28页
   (1) 哲学思维对象的新领域第25-26页
   (2) 科学和哲学思维的开始第26-27页
   (3) 普遍定义之难事第27-28页
  2、柏拉图关于思维、语言和对象的层次思想第28-33页
   (1) 两个或三个或四个对象世界的划分第28-29页
   (2) 从假意见、真意见到知识第29-31页
   (3) 系统的哲学范畴理论体系初步创建第31-33页
 三、亚理士多德关于思维、语言和对象的层次思想第33-52页
  1、知识的等级与“是”和“善”的层次划分第34-37页
  2、被遗忘了的亚理士多德辩证法第37-45页
   (1) 亚理士多德对辩证法本质特征的总的规定第38-39页
   (2) 辩证论证的两个组成部分第39-41页
   (3) 辩证推理和理性直观第41-42页
   (4) 亚理士多德辩证法的核心内容第42-45页
  3、关于科学概念的定义和哲学范畴的语义分析第45-52页
第二章 语言哲学与法的语言层次第52-93页
 一、亚理士多德语言层次和语义分析理论之启发第52-55页
 二、理想语言学派的科学语言观第55-65页
  1、弗雷格和罗素的科学语言观第56-58页
  2、早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第58-63页
  3、逻辑实证主义的语言哲学问题第63-65页
 三、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分析哲学第65-74页
  1、对理想语言哲学的批判第65-66页
  2、日常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它的用法:语言游戏论第66-70页
  3、日常语言中的“类”或共相问题:“家族相似”说第70-73页
  4、日常语言的社会性特征:私人语言不可能第73-74页
 四、法的理想语言追求第74-82页
  1、概念法学对法的理想语言的追求第74-78页
  2、边沁对法律语言科学化的追求第78-82页
 五、法的日常语言分析第82-93页
  1、对概念法学的批判第83-84页
  2、法律的日常语言观第84-87页
  3、法律概念的语义分析方法第87-93页
第三章 哲学思维方式与法的思维层次第93-131页
 一、对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之反思第93-96页
 二、后现代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批判第96-100页
  1、反对传统哲学溯本求源的基础主义的思维方式第96-98页
  2、反对传统哲学探求事物共性的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第98-99页
  3、反对传统哲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第99-100页
 三、自然法哲学的思维方式第100-119页
  1、古希腊自然法哲学的思维方式第101-111页
   (1) 智者关于法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约定的之争第101-105页
   (2) 苏格拉底之死与法的自然正义和程序正义第105-106页
   (3) 柏拉图理念论的两种实现途径第106-110页
   (4) 亚理士多德关于自然法的思维方式第110-111页
  2、近代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与古典自然法哲学的思维方式第111-114页
   (1) 理性主义思维方式:公理体系的演绎方法第113-114页
   (2) 经验主义思维方式:实验观察的归纳方法第114页
  3、对古典自然法哲学思维方式的分析第114-119页
   (1) 理性主义思维方式之种种第114-116页
   (2) 形而上之追求——法上之法第116-117页
   (3) 以人为本——以人性、人权代替神性、神权第117-118页
   (4) 公理体系之梦第118-119页
 四、实证主义法哲学的思维方式第119-131页
  1、实证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第120-124页
   (1) 拒斥思辨形而上学第120-121页
   (2) 坚持事实和价值分离,保持价值中立第121-122页
   (3) 以经验现象为界限第122页
   (4) 以可实证性、确定性、有效性为最高思维原则第122-123页
   (5) 实证主义的具体思维方法第123-124页
  2、实证主义法学的思维方式第124-131页
   (1) 对法律科学化的追求第125-126页
   (2) 纯粹“规范”:在价值和事实之间的选择第126-128页
   (3) 一种思维的预设:基本规范演绎出来的等级体系第128-131页
第四章 辩证思维:走出法哲学基本理论困境的路径第131-166页
 一、休谟问题的新理解第132-140页
  1、休谟《人性论》的两个方面第133-134页
  2、休谟问题之一:认识论难题第134-137页
  3、休谟问题之二:存在论难题第137-140页
 二、对法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反思第140-144页
  1、对法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反思第140-142页
  2、法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三个方面第142-144页
 三、对话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第144-158页
  1、康德辩证法的积极因素第145-148页
  2、黑格尔的辩证思维理论第148-152页
  3、对话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第152-158页
   (1) 中国辩证思维传统的启发:和而不同第152-154页
   (2) 苏格拉底对话辩证法和亚理士多德辩证论题学的启发第154-155页
   (3) 辩证法的当代形态:对话辩证法第155-158页
 四、法的生命在于法的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第158-166页
  1、对法的形而上、下之思第158-161页
  2、法的生命在于法的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第161-166页
结论第166-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相关的学术成果第174-175页
论文摘要(中文)第175-178页
论文摘要(英文)第178-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CT值及形态学变化推断外伤性椎间盘突出时间的研究
下一篇:公务员约束与激励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