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学整体观念的系统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一、藏象学说中整体观念的系统性 | 第7-16页 |
| (一) 中医学认识脏腑的主要特征 | 第7-11页 |
| 1. 协调性特征 | 第8页 |
| 2. 气化性特征 | 第8-9页 |
| 3. 全息性特征 | 第9-11页 |
| (二) 藏象学说中整体观念的系统性 | 第11-16页 |
| 1. 阴阳互根分系统 | 第11-12页 |
| 2. 形神统一分系统 | 第12-14页 |
| 3. 内外统一分系统 | 第14-15页 |
| 4. 天人相应分系统 | 第15-16页 |
| 二、病因病机学说中整体观念的系统性 | 第16-23页 |
| (一) 病因理论分系统 | 第16-19页 |
| 1. 宏观认识子系统 | 第16-18页 |
| 2. 强调联系子系统 | 第18页 |
| 3. 审证求因子系统 | 第18-19页 |
| (二) 病机理论分系统 | 第19-23页 |
| 1. 阴阳失调子系统 | 第20-21页 |
| 2. 脏腑病机子系统 | 第21-23页 |
| 三、诊断学说中整体观念的系统性 | 第23-28页 |
| (一) 现证分析分系统 | 第23-25页 |
| (二) 四诊合参分系统 | 第25-26页 |
| (三) 动态诊察分系统 | 第26-28页 |
| 四、治则治法学说中整体观念的系统性 | 第28-33页 |
| (一) 调整阴阳分系统 | 第28-29页 |
| (二) 扶正祛邪分系统 | 第29-30页 |
| (三) 标本缓急分系统 | 第30-31页 |
| (四) 三因制宜分系统 | 第31-33页 |
| 结语 | 第33-37页 |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