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序言 | 第7-8页 |
一、回顾:婚恋节目的历史扫描 | 第8-16页 |
(一) 情感婚恋节目的发展历程 | 第8-11页 |
1、《玫瑰之约》的母体——《非常男女》 | 第8-9页 |
2、《玫瑰之约》的发展历程 | 第9页 |
3、同类婚恋类节目形成规模 | 第9-11页 |
(二) 婚恋类节目的特征 | 第11-16页 |
1、节目形式的创新——谈话、娱乐和游戏的融合 | 第11-13页 |
2、节目功能的多样——服务性、娱乐性、展示性、参与性 | 第13-15页 |
3、节目内容的独特——平民的爱情 | 第15-16页 |
二、剖析:婚恋节目兴盛的原因 | 第16-31页 |
(一) 社会生活层面 | 第16-24页 |
1、娱乐性电视节目兴盛的宏观语境 | 第16-17页 |
2、娱乐性电视节目兴盛的社会心理 | 第17-19页 |
3、娱乐性电视节目与当代青年婚姻现状 | 第19-24页 |
(二) 社会文化层面 | 第24-31页 |
1、文化转型带来的电视转型 | 第24-25页 |
2、消费文化背景下的顺时而生 | 第25-27页 |
3、后现代语境下的媒介文化 | 第27-31页 |
三、思索:婚恋节目消长启示录 | 第31-39页 |
(一) 关于娱乐性电视节目的生命周期 | 第31-33页 |
(二) 关于延缓娱乐性电视节目生命周期的思考 | 第33-39页 |
1、栏目的品牌经营 | 第33-35页 |
2、在模仿中创新,走“本土化”传播路线 | 第35-37页 |
3、制作有品位、有内涵的电视节目 | 第37-38页 |
4、配方式媒介的成功配方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