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PLC及其网络的发展历史和地位 | 第8-9页 |
·嵌入式系统中Internet的发展与现状 | 第9-10页 |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PLC设备的说明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嵌入式服务器的硬件和软件系统 | 第14-25页 |
·嵌入式服务器的硬件平台建立 | 第14-20页 |
·嵌入式服务器的硬件总体框图 | 第14-15页 |
·ColdFire MCF5307的特点与内部模块 | 第15-16页 |
·复位电路和BOOT模式 | 第16-17页 |
·FLASH ROM和SDRAM接口电路 | 第17-18页 |
·串口电路和MRTL8019以太网卡接口部分 | 第18-19页 |
·BDM调试接口电路部分 | 第19-20页 |
·嵌入式服务器的软件平台建立 | 第20-24页 |
·uClinux源代码的获得 | 第20页 |
·uClinux模块的裁减配置和编译 | 第20-22页 |
·使用dBUG下载烧写编译后的内核 | 第22-23页 |
·uClinux应用程序的添加和调试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PLC网络及其通信机制 | 第25-33页 |
·PLC网络的结构及其子网通信协议配置的原则 | 第25-27页 |
·生产金字塔结构与工厂控制系统模型 | 第25-26页 |
·PLC网络的结构 | 第26页 |
·PLC网络各级子网通信协议配置的规律 | 第26-27页 |
·PLC网络中常采用的通信方法 | 第27-30页 |
·通信方法的含义 | 第27-28页 |
·工业局域网实时性的含义 | 第28-29页 |
·PLC网络中常用的通信方式 | 第29-30页 |
·嵌入式服务器与PLC联网通信的条件 | 第30-32页 |
·嵌入式服务器在PLC网络中的作用 | 第30-31页 |
·联网通信的条件 | 第31页 |
·嵌入式服务器与PLC联网的结构形式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嵌入式服务器与PLC的数据通信格式 | 第33-53页 |
·三菱和西门子PLC的通信协议 | 第33-44页 |
·三菱FX系列PLC通信协议 | 第33-40页 |
·西门子S7-200自由口模式下通信协议 | 第40-44页 |
·定制嵌入式服务器与PLC数据通信格式 | 第44-47页 |
·通信格式的制定思想 | 第44页 |
·基本字符模块的介绍和属性 | 第44-46页 |
·通信格式具体在FX2N与服务器通信中的实现 | 第46-47页 |
·嵌入式服务器与PLC通信缓冲区的建立 | 第47-51页 |
·缓冲区的建立原则 | 第47-50页 |
·缓冲区的建立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配置文件设计 | 第53-62页 |
·配置文件说明 | 第53-54页 |
·课题相关的配置文件设计 | 第54-59页 |
·PLC类型的确定 | 第54-55页 |
·PLC的内部资源 | 第55-57页 |
·数据交换区配置文件生成过程简述 | 第57-58页 |
·数据交换区生成 | 第58页 |
·底层缓冲区的生成及其使用 | 第58-59页 |
·配置文件中的数据传送格式 | 第59页 |
·配置文件上传与下载的总体流程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6章 服务器与PLC通信程序的编制 | 第62-77页 |
·服务器与PLC通信时序分析 | 第62-64页 |
·FX2N系列PLC数据读取时序 | 第62-63页 |
·FX2N系列PLC数据写入时序 | 第63-64页 |
·FX2N系列PLC通讯时间分析 | 第64页 |
·FX2N系列PLC提高系统实时性的方法 | 第64页 |
·嵌入式服务器与PLC通信的初始化设置 | 第64-65页 |
·LINUX操作系统下的串口通信 | 第65-72页 |
·程序流程图 | 第72-74页 |
·源程序说明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