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规划理念的城市生态空间构建研究--以开原—清河整合区总体规划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反规划理念的提出 | 第8-10页 |
(一) 反规划理念提出的背景 | 第8-9页 |
1、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 第8页 |
2、传统规划弊端的显现 | 第8-9页 |
(二) 反规划理念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反规划及其在城市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 第10-17页 |
(一) 反规划理念的概念体系 | 第10-11页 |
1、反规划 | 第10页 |
2、生态基础设施 | 第10页 |
3、景观安全格局 | 第10-11页 |
(二) 反规划理念内涵的剖析 | 第11-12页 |
(三) 反规划理念的基本原则 | 第12页 |
1、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12页 |
2、自然先导原则 | 第12页 |
3、生态功能优化原则 | 第12页 |
(四) 反规划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编制思路 | 第12-15页 |
1、划分生态功能区 | 第13页 |
2、建立自然保护区 | 第13页 |
3、建设生态廊道 | 第13-14页 |
4、培育生态单元 | 第14-15页 |
(五) 反规划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编制框架 | 第15-16页 |
1、确定城市性质 | 第15页 |
2、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 | 第15页 |
3、确定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 | 第15页 |
4、确定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 | 第15页 |
5、安排各项城市建设用地 | 第15-16页 |
(六) 反规划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实施措施 | 第16-17页 |
三、开原—清河整合区的现状概况 | 第17-24页 |
(一) 开原—清河整合区简介 | 第17页 |
(二) 开原—清河整合区生态空间的现状特征 | 第17-20页 |
1、自然现状特征 | 第17-18页 |
2、生物现状特征 | 第18页 |
3、人文景观现状特征 | 第18-20页 |
(三) 开原—清河整合区面对的主要挑战 | 第20-24页 |
1、洪涝灾害威胁加剧 | 第20-22页 |
2、生态景观破碎程度提高 | 第22-23页 |
3、河流生态功能弱化 | 第23-24页 |
四、基于反规划的开原—清河整合区生态空间构建 | 第24-38页 |
(一) 规划区域层次的界定 | 第24页 |
1、区域性层次 | 第24页 |
2、城市规划区层次 | 第24页 |
3、城市建设区层次 | 第24页 |
(二) 区域性层次的生态体系构建 | 第24-33页 |
1、生态功能分区与建设 | 第24-27页 |
2、生态廊道构建 | 第27-33页 |
(三) 城市规划区层次的生态空间构建 | 第33-36页 |
1、规划区的生态绿地系统构建 | 第33-34页 |
2、城市规划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空间管制 | 第34-36页 |
(四) 城市建设区层次的生态单元培育 | 第36-37页 |
(五) 生态空间建设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38页 |
二、主要贡献 | 第38-39页 |
三、不足之处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