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9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9-10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终极控制权理论 | 第11-21页 |
·终极控制权概述 | 第11-12页 |
·终极控制权 | 第12-21页 |
·La Porta 的研究 | 第12-14页 |
·终极控制权的定义及特征 | 第14-17页 |
·终极控制权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 第17-21页 |
第三章 资本结构理论的进展及简要评述 | 第21-31页 |
·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 第21-28页 |
·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 第21-22页 |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开端——MM 理论 | 第22-23页 |
·权衡理论(Trade-off Theory) | 第23-24页 |
·代理成本说(Agency cost) | 第24-25页 |
·优序融资理论(Perking Order Theory) | 第25-27页 |
·融资的控制权理论(Corporate Control Theory) | 第27-28页 |
·信号效应(Signaling Effect) | 第28页 |
·控股股东控制下的资本结构的选择 | 第28-30页 |
·负债的股权非稀释效应(equity non-dilution effect) | 第29页 |
·自由现金流量效应(free cash flow effect) | 第29页 |
·破产效应(bankruptcy effect) | 第29-30页 |
·对资本结构理论的简要评述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我国终极控制权的实证研究 | 第31-41页 |
·文献回顾 | 第31-32页 |
·我国终极控制人现状的实证研究 | 第32-39页 |
·变量的选取 | 第32-33页 |
·数据的选取 | 第33页 |
·数据的整理过程 | 第33-35页 |
·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及股权结构的实证研究 | 第35-39页 |
·我国终极控制人现状的实证研究结论 | 第39-41页 |
第五章 终极控制权与资本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41-53页 |
·文献回顾 | 第41-42页 |
·终极控制人与资本结构之间的效应分析 | 第42-46页 |
·负债的股权非稀释性(equity non-dilution effect) | 第42-43页 |
·自由现金流量和破产效应 | 第43-44页 |
·董事会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 第44-45页 |
·终极控制人的性质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 第45页 |
·外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 第45-46页 |
·终极控制人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46-51页 |
·研究设计 | 第46-47页 |
·样本选择和描述性统计 | 第47-48页 |
·终极控制人和资本结构关系的实证检验结果 | 第48-51页 |
·实证研究结论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不足 | 第53-57页 |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状况的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与资本结构关系的研究结论 | 第54页 |
·建议 | 第54-55页 |
·不足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1 | 第61-62页 |
附录2 | 第62-63页 |
附录3 | 第63-66页 |
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