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第四纪研究进展概况 | 第9-11页 |
第二节、主要研究手段 | 第11-15页 |
·、深海沉积: | 第11-12页 |
·、冰芯: | 第12-13页 |
·、洞穴沉积—石笋的研究: | 第13-14页 |
·、黄土沉积: | 第14页 |
·、湖泊沉积: | 第14-15页 |
第三节、选题依据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定南孢粉剖面的研究 | 第17-20页 |
第一节 研究区地理概况 | 第17-18页 |
1、地貌: | 第17页 |
2、气候: | 第17-18页 |
3、植被: | 第18页 |
第二节 剖面概况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孢粉分析工作方法与~(14)C年龄 | 第20-30页 |
第一节 孢粉学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孢子和花粉: | 第20-21页 |
2、孢粉学和第四纪研究: | 第21页 |
3、含孢粉化石的泥炭: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样品的处理与测年 | 第22-26页 |
1、岩性分析 | 第22页 |
2、测年 | 第22-26页 |
第三节 孢粉的实验室处理 | 第26-30页 |
1、孢粉的收集: | 第26-27页 |
·、重液悬浮法 | 第26-27页 |
·、过筛/HF处理法 | 第27页 |
2、孢粉的鉴定与统计 | 第27-28页 |
3、剖面的沉积速率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孢粉分析结果 | 第30-38页 |
第一节 百分含量-浓度-汇集量 | 第30-32页 |
1、百分含量 | 第30-31页 |
2、浓度 | 第31-32页 |
3、汇集量 | 第32页 |
第二节 孢粉的划带分析 | 第32-38页 |
1、孢粉划带: | 第32-33页 |
2、分带描述: | 第33-38页 |
第五章 定南剖面孢粉组合所反映的古植被和古气候 | 第38-42页 |
第一节 由孢粉百分含量组合变化到古植被古环境的演化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定南剖面古气候古环境演变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定南剖面的气候事件 | 第40-42页 |
1、H1事件 | 第40-41页 |
2、B/A、YD事件 | 第41页 |
3、全新世气候事件 | 第41-42页 |
第六章 大湖剖面环境演变的讨论与对比 | 第42-49页 |
1、盛冰期阶段孢粉记录中揭示的冷事件。 | 第42页 |
2、YD事件 | 第42-49页 |
·、早、中全新世气候不稳定事件 | 第44-45页 |
·、中全新世(6000calyrB.P.)亚洲季风动态研究的探讨 | 第45-47页 |
·、6000calyrB.P.以来的孢粉植被。 | 第47-4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 第49-53页 |
第一节 总结 | 第49-51页 |
1、植被的演变过程 | 第49-51页 |
2、定南大湖剖面的气候事件 | 第51页 |
第二节 创新与讨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