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到端的有效带宽的测量方法
独创性说明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 有效带宽测量的目的意义及发展现状 | 第10-20页 |
·网络测量技术 | 第10-11页 |
·有效带宽测量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有效带宽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主动测量方法 | 第12页 |
·被动测量方法 | 第12-13页 |
·有效带宽的测量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9-20页 |
2 有效带宽的基本概念及仿真软件 | 第20-29页 |
·带宽、瓶颈带宽与有效带宽 | 第20-23页 |
·带宽与瓶颈带宽 | 第21页 |
·有效带宽 | 第21-23页 |
·有效带宽测量方法的设计要求 | 第23-24页 |
·评测指标 | 第23页 |
·设计要求 | 第23-24页 |
·仿真软件 | 第24-29页 |
·NS原理概述 | 第24-26页 |
·NS进行网络模拟的方法和TCL脚本流程 | 第26-29页 |
3 有效带宽的改进包对测量方法 | 第29-39页 |
·有效带宽测量理论方法 | 第29-33页 |
·单段链路有效带宽测量理论方法 | 第29-30页 |
·多段链路有效带宽测量理论方法 | 第30-31页 |
·包对方法法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第31-33页 |
·有效带宽的改进的包对测量算法 | 第33-34页 |
·仿真实验 | 第34-39页 |
4 有效带宽的指数间隔数据包测量方法 | 第39-49页 |
·指数间隔数据包测量列 | 第39-40页 |
·算法设计 | 第40-43页 |
·有效带宽的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偏移量分段 | 第41-42页 |
·执行细节 | 第42-43页 |
·仿真实验 | 第43-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