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宏观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微观研究背景 | 第16页 |
·问题界定、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问题界定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7页 |
·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粮食安全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农民增收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研究思路、内容、结构及方法 | 第23-24页 |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内容及结构 | 第24页 |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2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24-25页 |
·论文框架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简述 | 第27-68页 |
·系统科学理论 | 第27-35页 |
·关于系统的基本观点 | 第27-29页 |
·关于系统特性的观点 | 第29-31页 |
·关于社会经济与管理系统的观点 | 第31-35页 |
·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 | 第35-41页 |
·系统动力学内涵 | 第35-36页 |
·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 | 第36-38页 |
·枝向量行列式反馈环计算方法 | 第38-41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41-45页 |
·循环经济概念 | 第41页 |
·循环经济特征 | 第41-42页 |
·循环经济本质 | 第42-43页 |
·影响循环经济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 第43页 |
·保证循环经济系统稳定的措施 | 第43-45页 |
·生态农业理论 | 第45-55页 |
·生态系统 | 第45-47页 |
·现代农业在生态上的不合理性表现 | 第47-48页 |
·生态关系 | 第48-49页 |
·生态农业的概念与特点 | 第49-52页 |
·生态农业理论的应有 | 第52-55页 |
·有机农业理论 | 第55-60页 |
·有机农业概念 | 第55页 |
·有机农业的理论基础 | 第55-57页 |
·有机农业的基本观点 | 第57-58页 |
·有机农业基地建设条件和原则 | 第58-60页 |
·土地健康理论 | 第60-64页 |
·土壤成分与结构 | 第60-62页 |
·土壤培肥理论 | 第62-63页 |
·土壤培肥措施 | 第63-64页 |
·农作制度理论 | 第64-68页 |
·耕作制度概念及特点 | 第64-65页 |
·农作制度概念及特点 | 第65-68页 |
第三章 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68-96页 |
·粮食安全问题实证分析 | 第68-76页 |
·稻谷生产历史回顾 | 第69-75页 |
·我国稻谷消费简述 | 第75-76页 |
·农民收入实证分析 | 第76-88页 |
·全国农民收入实证分析 | 第76-79页 |
·江西省农民收入实证分析 | 第79-81页 |
·湖南省农民收入实证分析 | 第81-83页 |
·湖北省农民收入实证分析 | 第83-85页 |
·安徽省农民收入实证分析 | 第85-88页 |
·稻谷生产安全与农民收入关系实证分析 | 第88-94页 |
·保障稻谷生产安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 第88-92页 |
·提高农民收入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 第92-94页 |
·兰坡村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矛盾”问题的微观案例 | 第94-96页 |
第四章 兰坡村“猪-沼-粮”循环经济生态模式研究 | 第96-125页 |
·兰坡村原始生产系统运行主导结构及系统分析 | 第96-97页 |
·兰坡村旧生产系统运行主导结构系统分析 | 第97-98页 |
·多层次多轮实地群决策法研究 | 第98-114页 |
·共识研究简述 | 第99-104页 |
·系统工程方法论 | 第104-109页 |
·多层次多轮实地群决策法及其应用 | 第109-114页 |
·转换桥设计的分隔基元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 第114-118页 |
·转换桥研究综述 | 第114-115页 |
·条件分割基元概念 | 第115页 |
·转换桥设计的分割基元方法 | 第115-116页 |
·应用实例 | 第116-118页 |
·兰坡村“猪-沼-粮”循环经济生态模式生成及其模式定性评价研究 | 第118-125页 |
·农业生态模式概念模型 | 第118-120页 |
·农业生态模式生成的四维模型及其模式生成方法 | 第120-122页 |
·兰坡村“猪-沼-粮”循环经济生态模式生成 | 第122-125页 |
第五章 种植模式优化研究 | 第125-150页 |
·复种指数 | 第125-127页 |
·复种指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5-126页 |
·提高复种指数的意义 | 第126-127页 |
·冬闲田开发工程中蔬菜选择的定性分析 | 第127-129页 |
·蔬菜选择的定性分析 | 第127-128页 |
·蔬菜养分的基本特点 | 第128-129页 |
·兰坡村蔬菜种植条件分析 | 第129页 |
·冬闲田开发工程中种植模式的定性选择研究 | 第129-139页 |
·定性选择程序研究 | 第129-130页 |
·调研信息简述 | 第130-138页 |
·种植模式的定性确定 | 第138-139页 |
·种植模式的优化 | 第139-148页 |
·多目标优化模型的设计 | 第140-143页 |
·模型的计算 | 第143-148页 |
·种植模式的实施 | 第148-150页 |
·实施种植模式对备选种植模式的选择性 | 第148页 |
·2005年实施种植模式 | 第148-150页 |
第六章 兰坡村“猪-沼-粮”循环经济生态模式系统仿真研究 | 第150-186页 |
·兰坡村“猪-沼-粮”循环经济系统的 SD模型 | 第150-167页 |
·兰坡村小流域“猪-沼-粮”循环经济系统分析 | 第150-151页 |
·兰坡村小流域“猪-沼-粮”循环经济系统 SD模型 | 第151-167页 |
·兰坡村“猪-沼-粮”循环经济生态系统工程的系统基模分析 | 第167-175页 |
·以流率流位对为根的枝向量行列式算法 | 第167-168页 |
·兰坡村“猪-沼-粮”循环经济生态系统反馈环计算 | 第168-171页 |
·兰坡村“猪-沼-粮”循环经济生态系统基模分析 | 第171-175页 |
·兰坡村“猪-沼-粮”循环经济生态系统系统仿真分析 | 第175-18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86-193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86-192页 |
·对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192-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193-205页 |
附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情况 | 第205-207页 |
致谢 | 第207页 |